购物 手机
我们该如何防治地陷?
什么是地陷?
 

近年来,不断出现道路塌陷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公害,越来越受到公众诟病。频繁出现的地陷或许意味着,我们的城市已进入了地陷多发期。那么究竟什么是地陷呢?地陷的形成原因又是什么呢?

近年来,全国各地地陷事故频发,甚至带来“走路死”“开车死”等惨剧,被形象地描述为称“古人忧天”“今人忧地”。那么什么是地陷?地陷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什么是地陷?

什么是地陷?

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地陷的原因:

大面积的地面下沉现象。造成地面沉降的自然因素是地壳的构造运动和地表土壤的自然压实;人为的地面沉降广泛见于一些大量开采地下水的大城市和石油或天然气开采区。 不同地质环境模式的地面沉降具有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在研究方法和预测模型方面也应有所不同。

什么是地陷?

另外,根据地面沉降发生的原因还可分为:

(1)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

(2)采掘固体矿产引起的地面沉降;

(3)开采石油、天然气引起的地面沉降;

(4)抽汲卤水引起的地面沉降;

(5)地面下施工如地铁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

专家建议:

相关专家建议,在设计各类地下施工的工程项目中,最好能形成从前期规划、场地施工到后期维护,地质结构类领域专家能全程参与的机制,对于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的项目,针对可能出现的地表塌陷,需强制性地进行风险评估和制定预案。

控制城市地面塌陷,需坚持预防为先、重点防治、防治工程优化与强化监理三重原则,利用已掌握的智慧型城市的手段,及时发现并排查塌陷隐患,做好灾害防治,最大限度地杜绝此类典型城市人为灾害的再发生。


东莞发生地陷事故 什么是地陷您了解吗
 

8月13日,广东东莞常平发生地陷,边上房屋看上去岌岌可危,甚至有房子如积木般横在陷坑上。常平地陷导致周边大厦居民被疏散,周边道路封锁。那么什么是地陷?地陷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专注于公共安全的小编就为您逐一解答。

2015年8月13日,广东东莞常平地陷,边上房屋看上去岌岌可危,甚至有房子如积木般横在陷坑上。常平地陷,常平镇莞惠城轨段地陷扩大——本已灌浆回填完毕的联邦大厦后门塌坑突然发生二次塌陷,面积扩大到300平方米以上。常平地陷导致周边大厦居民被疏散,周边道路封锁。常平地陷发生后,当地消防、公安、医疗等部门抵达现场待命。目前,已经有泵车向地陷点灌浆回填。那么什么是地陷?地陷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专注于公共安全的小编就为您逐一解答。

东莞发生地陷事故 什么是地陷您了解吗

东莞发生地陷事故 什么是地陷您了解吗

什么是地陷:

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现象介绍:

地球表面的海拔标高在一定时期内,不断降低的环境地质现象叫地面沉降,是地层形变的一种形式。地面沉降有自然的地面沉降和人为的地面沉降。自然的地面沉降一种是在地表松散或半松散的沉积层在重力的作用下,由松散到细密的成岩过程;另一种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地震等引起的地面沉降。人为的地表沉降主要是大量抽取地下水所致。

沉降类型:

地面沉降分构造沉降、抽水沉降和采空沉降三种类型。

(1) 构造沉降,由地壳沉降运动引起的地面下沉现象;

(2) 抽水沉降,由于过量抽汲地下水(或油、气)引起水位(或油、气压)下降,在欠固结或半固结土层分布区,土层固结压密而造成的大面积地面下沉现象;

(3) 采空沉降,因地下大面积采空引起顶板岩(土)体下沉而造成的地面碟状洼地现象。 中国出现的地面沉降的城市较多。

按发生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可分为三种模式:

东莞发生地陷事故 什么是地陷您了解吗

东莞发生地陷事故 什么是地陷您了解吗

1、现代冲积平原模式,如中国的几大平原。

2、三角洲平原模式,尤其是在现代冲积三角洲平原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就属于这种类型。常州、无锡、苏州、嘉兴、萧山的地面沉降均发生在这种地质环境中。

3、断陷盆地模式,它又可分为近海式和内陆式两类。近海式指滨海平原,如宁波;而内陆式则为湖冲积平原,如西安市、大同市的地面沉降可作为代表。

地陷原因:

大面积的地面下沉现象。造成地面沉降的自然因素是地壳的构造运动和地表土壤的自然

压实;人为的地面沉降广泛见于一些大量开采地下水的大城市和石油或天然气开采区。 不同地质环境模式的地面沉降具有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在研究方法和预测模型方面也应有所不同。

另外,根据地面沉降发生的原因还可分为:

(1)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

(2)采掘固体矿产引起的地面沉降;

(3)开采石油、天然气引起的地面沉降;

(4)抽汲卤水引起的地面沉降;

(5)地面下施工如地铁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

与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尽在本安全网灾害防治频道!


东莞发生地陷致1人死亡 我们该如何正确预防地陷
 

8月13日,东莞发生了一起塌陷事故,事故中1名正在作业的井下施工人员不幸死亡。据了解,自2013年起,这里已经发生了5次塌陷,周边住户在撤离过程中没有出现混乱局面。面对频频发生的地陷事故,究竟有什么预防措施呢?下面专注于公共安全的小编就为您分享一些关于预防地陷的安全常识供您参考。

2015年8月13日早上东莞发生了一起塌陷事故,事故中1名正在作业的井下施工人员不幸死亡。事故发生之后,相关部门立即组织人员对周边居民住户进行疏散,现场已疏散2栋商品房和2户私人住宅共200多名群众。作为常平当地住宅区的最高大楼,联邦小区管理处早上也已经开始通知住户有序离开。据了解,自2013年起,这里已经发生了5次塌陷,周边住户在撤离过程中没有出现混乱局面。面对频频发生的地陷事故,究竟有什么预防措施呢?下面专注于公共安全的小编就为您分享一些关于预防地陷的安全常识供您参考。

东莞发生地陷致1人死亡 我们该如何正确预防地陷

东莞发生地陷致1人死亡 我们该如何正确预防地陷

地面沉降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能导致严重的财产和基础下部建筑的损失。最具有代表性的地面沉降是由人为造成的,由于人为抽取地下水而导致含水层系统受压缩而产生地面沉降。针对这种情况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地下水的使用量,增加地面水补给。因此,随时正确监测地面和地下水位沉降,并提供标准的数据对于预测和预报地面沉降工作至关重要。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研究人员根据地面沉降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其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减缓地面沉降的速度,以及修复地面沉降,把损失降到最低。

减少落水洞

美国已有的案例表明,落水洞的活动与地下水的抽取有直接关系,控制地下水位的波动可以防止落水洞的形成。如美国佛罗里达西南水资源管理区与其他水资源机构通力合作,设立了佛罗里达中西部地下水的临界水位。最低水位的提出将会改良一些诱发条件,减少落水洞产生的影响。

修复技术

东莞发生地陷致1人死亡 我们该如何正确预防地陷

东莞发生地陷致1人死亡 我们该如何正确预防地陷

为了满足供水和改善水质的要求,含水层存储和修复技术在美国各州得以广泛应用。在圣克拉拉山谷,目前需水量仍然很大,但由于地表水的引入,回灌得以实施,使得地下水抽汲量减少,从而防止了地下水位继续下降。另外,该区水资源管理局在当地的河流上建立了5个蓄水坝以收集雨水,这样增加了河水对流经区的地下水的补给。这个地区是美国第一个被发现也是第一个采取有效措施并在1969年前后终止了沉降地区。同样的情况还有亚利桑那州的中南部,通过引入科罗拉多河的河水,减少了地下水的需求强度,从而缓解了地面沉降。

加固堤防

东莞发生地陷致1人死亡 我们该如何正确预防地陷

东莞发生地陷致1人死亡 我们该如何正确预防地陷

对沿海城市进行海岸加固,建造堤防防止洪水泛滥和海水入侵。例如在加利福尼亚州境内三角洲地区,大面积的人工堤坝及人工岛有效地保护了这个三角洲,使之免遭海水的入侵,同时维持了有利的淡水坡度,保护了淡水源。

土地使用

为了防止地面沉降,将土地使用由农业用地型向城市用地型转变,以降低需水强度,防止地下水位的进一步下降。佛罗里达州的泥沼区使用这种方法可以防止有机土的进一步分解,减缓有机质氧化的速度,使地面发生沉降的速度降低,地基更加稳定。

立法保护

东莞发生地陷致1人死亡 我们该如何正确预防地陷

东莞发生地陷致1人死亡 我们该如何正确预防地陷

美国对地下水的使用进行立法,使水资源有一个合理的使用环境。如在圣拉拉山谷成立一个专门的水资源管理机构来管理该区的用水,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得到了长期有效的综合利用。美国许多地区甚至采取法制措施来防治地面沉降。例如1980年通过了《亚利桑那地下水管理法案》。其基本目标是加强对已衰竭含水层组的管理,把有限的地下水资源进行最合理的分配,开发新的水资源供应来增加亚利桑那的地下水资源。

节水措施

利用含水层组贮藏和运输地下水,要优于造价高昴的地表蓄水和输水系统。美国的研究人员采用先进和合理的地下水运输方法,作出地下水使用的远景规划。节水是制止沉降的一项重要措施。例如在圣琼斯地区,目前人均用水量只有1920年的1/5,远低于过去作为农业用地时的用水量。因此即便是在1976年~1977年和1987年~1991年期间,这两个州的主要旱期里,水位还是保持在历史最低水位以上。

佰佰提示:

据了解,常平地陷的原因基本都是定为土质原因,施工困难。事实上,在地铁未施工之前,联邦广场旁边的中元街就曾因为建大厦挖地下停车场出现坍塌。这次发生联邦广场的纽澳花园旁边,形成了一个近300平米的大坑。广场已经被警戒线封锁,路上过往行人都是绕道而行,住户撤离到旁边酒店。本安全网提醒广大市民,如果需要经过此地,请您提前选择路线绕行,以免给您的出行带来不便。


科普

科学知识改变你我生活普及安全畅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网原创出品公众号: bbanqw

二维码
推荐 0
收藏 0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