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海鲜导致中毒的常见原因

十月是吃海鲜的最佳季节,这个季节鱼虾肉肥味美,又恰逢十一小长假,外出游玩以及外出就餐是大多数人的首选,品味鱼虾蟹以及其他海产品等美味也是许多吃货的首选。但要知道的是,海产品带菌率高达80%,因吃海鲜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例所占比例较高。那么海鲜导致中毒的常见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佰佰安全网小编就从食品安全知识角度介绍下吧!

海鲜中毒多见于夏秋季和沿海地区,,通常为集体发病,主要原因是食用了未烧熟煮透的海产品或食品交叉污染导致。

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中、上腹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腹泻、恶心、呕吐,并可伴有发热、畏寒、乏力、脱水、休克等。近年来,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比例逐渐增高。下面介绍几种海鲜常见的原因。

海鲜中毒的常见原因

①加工不合格:海鲜需要在至少63度的高温环境下15分秒以上才能保证杀去了大部分细菌。然而许多海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加热都不够彻底,致使细菌存留,伤害我们的肠胃;

②不新鲜、不干净:由于海鲜蛋白质含量高,死去的海鲜就是一堆蛋白质,因而极易滋生细菌,加之处理海鲜的环境卫生不达标,会使得细菌更加肆虐。这都是诱发“中毒”现象的罪魁祸首。

③个人寒凉的体制导致的:有些人脾胃偏寒,而大多数海鲜性味寒凉,又属于高蛋白,不大好消化,容易引起腹泻。

吃海鲜中毒怎么办?

注意任何与海鲜中毒有关的症状。如果是比较轻微的恶心,绞痛和腹泻等肠胃问题,并且不存在神经系统紊乱,可以在家里通过持续喝水和补充电解质饮料,以及适当休息加以治疗。

如果海鲜中毒导致麻痹,嘴巴麻木,严重头痛或记忆力丧失等神经系统问题,应尽快到附近的诊所或医院做身体检查。虽然这些症状不常见,但可能是毒害神经或麻痹性海鲜中毒的迹象,最好请医生做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如果症状包括瘙痒,荨麻疹或皮肤发红等症状,应服用处方强度的抗组胺药。这些类似过敏症状有可能是鲭亚目鱼海鲜中毒形式。如果是与鲭鱼肉中毒无关的海鲜过敏,应马上服用抗组胺药缓解刺激。如果症状继续恶化,或不能在24小时内解决,应咨询医生。

无论自己还是医生治疗,海鲜中毒后都应休息一天。确保避免盐,碳酸软饮料和咖啡等物质以便于让替代液体和电解质充分发挥作用。

避免海鲜中毒的措施

①选购海鲜要新鲜

海产品不新鲜或腐败的时候,鱼体中游离的组氨酸经脱羧酶作用产生组胺,当组胺积累到一定量时,食用后便可引起中毒或过敏。所以不要吃不新鲜变质的海鱼,特别是青皮红肉类海鱼。在选购的时候若发现鱼眼睛浑浊变暗红、色泽不新鲜、鱼鳞易滑落、鱼体无弹性时,建议不得食用。

②烹调海鲜防污染

加工海产品的过程中生熟用具要分开,对加工海鲜的器皿须严格清洗、消毒。海产品宜在低温下储藏,对于烹调后的鱼虾和肉类等熟食品,应放在10℃以下存放,存放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个小时。

③吃海鲜烧熟煮透是关键    

海产鱼虾的带菌率高,平均带菌率45%——49%,夏季高达80%以上。病原菌一般是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细菌,因其嗜盐又称嗜盐菌。它广泛生存于海水中的海产品、鱼蟹类,因此,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污染源常为海产品,最常见的为虾、螃蟹或各种海鱼等。由此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两季,在910月份海产品大量上市时,中毒原因主要是烹调时未烧熟煮透或是熟制品被污染。这类菌不耐热,75℃加热5分钟或90℃加热1分钟即可杀灭,海鲜正当季,在加工海产品如鱼、虾、蟹、贝类一定要烧熟煮透,谨防食物中毒。

④吃海鲜味美安全加点醋

吃海鲜的时候加点醋,不仅仅味美,还可以起到灭菌的作用。副溶血性弧菌对酸敏感,在稀释一倍的食醋中1分钟即可杀死,当然烧熟煮透是安全的保障。

秋季是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各种农作物、海产品等大量上市,增加了“病从口入”的机会。大家一定要注意咯!


责任编辑: 陈淼琪

科普

科学知识改变你我生活普及安全畅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网原创出品公众号: bbanqw

二维码
推荐 0
收藏 0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