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绿色呼吸,PM2.5终极防护锦囊

2014-11-18 10:00:10 来源: 佰佰安全网 1722人阅读
导语:

PM2.5已成为城市健康杀手,绿色和平发布的报告《危险的呼吸》中指出,PM2.5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的过程可以引起暴露人群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明显增加。也有研究证明PM2.5对儿童[1]、孕妇和胎儿有不利影响。我们需要政府更快更有效的行动控制污染源;与此同时,请参考以下建议,做好必要的健康防护,减少对PM2.5的暴露。

PM2.5已成为城市健康杀手,绿色和平发布的报告《危险的呼吸》中指出,PM2.5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的过程可以引起暴露人群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明显增加。请参考以下建议,做好必要的健康防护,减少对PM2.5的暴露。

绿色呼吸,PM2.5终极防护锦囊

一看二查三阻隔

PM2.5已成为城市健康杀手,绿色和平发布的报告《危险的呼吸》中指出,PM2.5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的过程可以引起暴露人群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明显增加。也有研究证明PM2.5对儿童[1]、孕妇和胎儿有不利影响。我们需要政府更快更有效的行动控制污染源;与此同时,请参考以下建议,做好必要的健康防护,减少对PM2.5的暴露。

一看:看能见度是否低于5公里

任何时候出门前,请看一下空气能见度,如果雾霾导致空气能见度低于5公里,那可能已经会威胁到你的健康,请进入第二步。

小窍门:不知道5公里有多远?打开地图工具,找一个离你家5公里左右的高楼,每天就以它为参照吧,要是有一天看不见,快进行第二步哟。

小窍门:跑步的时候吸入的PM2.5是不运动时的三倍,所以在喜爱每天在户外锻炼的你,应该每天留意灰霾的情况。

PM2.5全知道 概况 来源 监测 危害 防护

二查:查PM2.5的实时政府发布数据

请在你当地环保局网站上,查询PM2.5(当日或实时)的读数,根据下表[2]对结合当时的读数采取必要措施:

PM2.524小时浓度均值(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指数(AQI) 空气质量级别 对健康影响 建议采取的措施

0-35

0-50

一级

空气质量令人满意,基本无空气污染

各类人群可正常活动

35-75

51-100二级 空气质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对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较弱影响

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应减少户外活动 75-115 101-150 三级 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

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

115-150

151-200

四级进一步加剧易感人群症状,可能对健康人群心脏、呼吸系统有影响

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一般

小窍门:从2012年1月起,各个城市逐步开始公布PM2.5的数据,现在能查询到每日PM2.5数据的城市有55个,而能查询到每小时数据的城市只有北京、上海等为数不多的城市。

小窍门:如果您是智能手机的用户,可下载PM2.5数据查询的手机客户端,以便及时得到数据。同时也应督促环保部门给出更便捷的空气污染数据查询服务。

三阻隔: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PM2.5的吸入量

老人、小孩、孕妇和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应当避免在Pm2.5值达到75-115微克/立方米(AQI 101-150,空气质量三级)以上的时候长时间在户外停留。

人群适量减少户外运动

150-250

201-300

五级

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普遍出现症状

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停止户外运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

250-500>300

六级

健康人群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

儿童、老年人和病人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

一般成年人在PM2.5达到150-250微克/立方米(AQI201-300,空气质量五级)以上时出门,请佩戴具有阻隔PM2.5能力的N95以上级别的口罩。

小窍门:达到防护PM2.5级别的口罩,其孔径较小,呼吸阻力较大,因此有呼吸系统疾患老年人群要慎重使用,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摘下口罩。

北方早晨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包括PM2.5)比较高,应该尽量改室外的晨练为傍晚练,或者根据环境监测站的实时数据选择锻炼时间。

家用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去除室内的PM2.5吗? 这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没有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有没有持久效果还需要持续测定和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台没有经常清洁的空气净化器,开着比关着效果更差,可能会产生二度污染。


责任编辑:佰佰安全网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相关阅读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