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就医的时候,碰到医生检查,看到医疗器械会特别的紧张,就怕不安全,那么,医疗器械常见的认识误区有哪些呢?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或者起到辅助的作用,那么,医疗器械常见的认识误区有哪些呢?医疗纠纷的认识误区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佰佰安全网一起来了解关于这方面的医疗维权安全小知识吧。
误区一:医疗器械都是高风险的,医疗器械只有医院才能有,需要医务人员才能使用,其实,依据风险程度,国家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其中第一类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比较低,公众通过一定的学习和查阅说明书就可以保障使用的基本安全,很多产品可以家用,第二类医疗器械中也有一部分产品可以家用,第三类医疗器械使用风险高,少部分可以家用,但应严格按照产品注册证书适用范围和说明书要求使用。
误区二:非医疗器械当成医疗器械,如一些健身、瘦身、增高及保健类产品,被当作医疗器械,非医疗器械都没有医疗器械注册文号,从这一点就可以明显区别开来。
误区三:只要是医疗器械,都比非医疗器械更有利于健康,两者不具有可比性,医疗器械是特殊产品,其生产和销售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管理,具有其一定的使用功能和适应人群,适应人群范围外的,不宜使用该医疗器械,非医疗器械的适应范围更为广泛,其主要功能不是针对医疗目的,而是产品各自的功效。
以上三点就是医疗器械常见的认识误区,作为患者而言,去医院就医,碰到的医疗器械都是经过严格控制的产品,都是安全的,不存在不安全的隐患,所以可以不用担心,放心使用,检查出身体内潜藏的疾病才最关键。
责任编辑:李献
2022.12.17 20:52:32
2022.12.17 20:51:02
2022.12.17 20:49:27
2022.12.17 20:48:04
2022.12.17 20:46:49
2022.09.13 22:32:35
05/01生活中常见的邻里纠纷问题有哪些?
06/16损伤性医疗废物该怎样处理?
03/15医疗垃圾会产生哪些危害?
06/22病理性医疗废物是指什么?
08/22火车服务纠纷及处理方法
01/12汽车更换机油时的常见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