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滑坡的多发地带

2018-08-19 08:44:09 来源: 佰佰安全网 2549人阅读
导语:

中国的滑坡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黄土高原区、川北陕南山区、川西北龙门山地区、金沙江中下游河谷地区、川滇南北向条带状地带、汉江河谷(安康—白河)地段等,下面对滑坡的多发地带进行简要描述。

滑坡的多发地带

滑坡的多发地带简要描述

1.横断山区:本区指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江并流区。出露地层主要是古老的变质岩、碎屑岩、燕山期花岗岩和新生代喷出岩。岩体破碎,风化强烈,风化带厚度一般都在 30 米以上。

2.黄土高原区山:在华北、西北黄土高原,连续地分布着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的厚层黄土,遇暴雨或其它诱发作用,很容易产生滑坡、崩塌。

3.川北陕南山区山:本区广泛发育分布的残、坡积层、崩积层,沿其下伏的基岩顶面(常有薄层粘土层),很容易产生滑坡,而且这种滑坡对暴雨特别敏感。

4.川西北龙门山地区:本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地带,属中高山区。地形切割强烈,山脉呈北东走向,河流多与之垂直,峡谷发育。既是历史上的老地震区,又是现今地震活动区。

5.金沙江中下游河谷地区:本区为金沙江中、下游,河谷断面呈“V”型,岸坡陡峻。

6.川滇南北向条带状地带:本区广泛分布古生代变质岩,中生代含膏盐红层及新生代松软岩类,岩体破碎,软硬不一,风化带厚数米至30余米,具备了形成滑坡、崩塌的地质条件。特别是在暴雨诱发之下,很容易形成区域性滑坡、崩塌灾害。

7.汉江河谷(安康—白河)地段:本区分布一套震旦纪、志留纪—泥盆纪浅变质岩系,其岩性为片岩、千枚岩及板岩,以片岩、千枚岩为主。这是控制滑坡形成的主导因素。同时,降雨又直接导致滑坡发生。

8.川东丘陵区:本区属川东弧形褶皱带,其北受大巴山弧形构造制约,形成NE-NEE轴向的宽缓向斜与紧闭背斜呈隔挡式排列。地层多为中生代—古生代碎屑岩类,容易产生顺层滑坡、沿节理面的切层滑坡

9.长江上游河谷(重庆—庙河)地段:本区即三峡水库区干流段,地形切割强烈,岸坡陡峻,江流与构造线多近于平行。沿江两岸,滑坡、崩塌极为发育,而且规模多在100万立方米以上。

10.黔西南山区:本区滑坡多因人为开挖坡脚引起,降雨也对产生滑坡有很大影响。以堆积层滑坡为主,基岩滑坡次之。

今天小编对滑坡的多发地带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滑坡多发于什么地区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佰佰安全网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孙殿伟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相关阅读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