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现状 现有法律法规并未对“毒驾”设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实践中,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只能依照《禁毒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对吸毒行为本身进行处罚:行政拘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及强制戒毒;造成严重后果且在事故中负主要责任以上的,一般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等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或根据不同情节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不肇事不担刑责,一旦肇事就是恶性事故。惩治力度与违法成本很不相称,难以遏制“毒驾”行为。全国发生的“毒驾”案例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
哪些交通违法行为会“入刑”?小编分析如下;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号主席令公布,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八条中提及的四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将给予拘役,并处罚金的处罚。 1、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违法行为。 2、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违法行为。 3、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详情]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安全生产执法行为,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执法,是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在履行安全生产(含职业卫生,下同)监督管理职权中,作出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行为。 第三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执法信息公示制度,将执法...[详情]
据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分组审议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时,有专家建议,开车玩手机等同于“盲驾”,比起“醉驾”和“毒驾”更危险,应该入刑,纳入危险驾驶罪。 众所周知,开车玩手机本就违法,按照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违者将被处以200元以下罚款,并扣2分。但立法之时并谁都没有考虑到手机及移动互联网发展如此之快,现在除了用手机拨打接听电话,更多的还有开车时用手机接发短信、刷微博微信、打手机游戏,以致对这些新出现的影响驾驶安全行为处理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显然,玩手机的危害性要比用手机拨打接听电话的危害性更大,现在不...
作为“作弊入刑”出台后的首次高考,2016年高考即将拉开帷幕。各地纷纷想办法提升考场作弊防控系统,启动“人脸识别+指纹验证”、增加监考力量、严禁带手表入考场,不少媒体都将今年的考场纪律称为“史上最严”。多年来,我国一直重拳打击考试作弊行为,然而作弊之风却始终没能得到根本遏制。在此背景下,考试“作弊入刑”应运而生。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在法律规定...[详情]
(原标题:观察员评论:作弊入刑为维护公平应通过技术使监考无形)5月2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白中华认为,作弊之所以入刑,就是要维护公平。而在落实的时候,各个地方采取的措施有所不同,应恰到好处。首先是对于考场的监考措施,包括监考的人员等按规范落实。第二是梳理考生的心情,按照规范规矩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发挥好自己的水平。同时,对于作弊链条的源头我们需要花一些功夫...[详情]
学车教练喝酒后坐副驾,为何还成“醉驾”主犯?原来,他醉酒后不敢开车,竟然叫刚刚拿到车牌、喝得更醉的学员开车,结果在路上被交警查获。...[详情]
蓝山县检察院对一起危险驾驶案提起公诉,驾驶员葛某某因从事非法客运且严重超员构成危险驾驶罪,这是永州市第一起以危险驾驶罪立案、起诉、追...[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