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带来的益处 1、步行可强壮心脏 强壮心脏步行可增加心脏脉搏输出量。据测定,以5000米/小时(84米/分钟)的速度步行,脉搏可增至100次/分钟,若6000米/小时(100米/分钟),则脉搏可增至110次/分钟。 2、步行可舒缓压力 镇静神经步行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法。它可以缓和神经的紧张。有人测定,当烦躁和焦虑的情绪涌向心头时,以轻快的步伐溜达15分钟,即可缓解紧张的情绪。 3、步行可活跃思维 提高脑力在户外新鲜空气里踱步,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活跃,可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工作、学习效率。有人研究发现,凡每周散步3次(每次1个小时),并坚持...
在雪天,步行速度不要太快,要走人行道,不要在机动车道上行走,防止被侧滑的车碰到。 如果是步行走路,可以准备两根1厘米粗的绳子,分别绑到鞋子上面,最好绕两圈以上,然后在脚腕处固定绑好,这样可以增大鞋底的摩擦力,防滑的效果也不错。 步幅要小且保持固定步调,走路速度不要太快。切忌提重物,双手不要揣在兜里,因为双手来回摆动能对身体起到平衡作用。如果遇到比较滑的地段,可以找一些固定...[详情]
60岁以上的人,一周3天,每次步行45分钟以上,可以预防老年痴呆。老人锻炼可因人而异。首先,对大多数人而言,散步是最简单的运动。专家建议,在每周大多数日子里,每天应至少锻炼30分钟。这30分钟也可分散进行,比如,每天两次15分钟的散步,或每天3次10分钟运动等。其次,找个同伴(亲朋好友,甚至宠物)一起运动,更容易持之以恒。 由于老年人的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壁弹性下降,官腔狭...[详情]
老年人因年龄大、体质弱,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势必给自己的身体、心理、家庭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老年人更要重视自身交通安全,那么步行老人...[详情]
步行是一种常见的交通方式,在交通事故中,行人参与的道路交通事故越来越多,且行人一旦与机动车发生碰撞,往往容易受到严重伤害。昨天,淄川交警大队总结了多种常见的行人出行隐患,提醒市民,步行时切勿多人并排行走,更不要做“低头族”,在马路上玩手机。不遵守交通法规行人交通事故数量递增不按信号灯指示通行、不走人行横道、在道路上随意横穿、翻越护栏……种种交通违法现象屡见不鲜,给行人自身和道路交通带来极大安全隐患。由于行人出行的活动范围相对灵活,部分行人在通行过程中往往存在就近、图省事的心理,加上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和交通法律知识的匮乏,在路上行走时,往往比较随意,且行人总以弱势群...
中青报刊文:应无理由地信仰规则,即使守规则的人死了前几天好几条新闻看起来让人很不是滋味,沉重,压抑,甚至心碎: ——10月26日中午,北京市朝阳区北苑家园门口,一位年轻姑娘走下台阶来到路口,人行道绿灯亮起,所有车都停下等候,姑娘也趁此时穿过马路。突然,一辆奥迪车从后方高速冲出,没有任何减速迹象,瞬间撞毁了前方多辆车,并压住了这位过路的姑娘。——还有北京通州出租车惨案。北京的哥李...[详情]
9月2日晚,济南南部山区公安分局仲宫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遇到一名10多岁孩子没钱回家,请求帮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