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水域生态养殖是水生生物系统和水域环境的组合,从生态效益上看,水产养殖是自然再生过程,要注意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各地实践证明,对虾的实养面积,一般以不超过可养面积的70~80%为宜,个别海区不同程度的超容量放养或虾池过于集中,造成水质老化,对虾生长缓慢,单产下降,甚至对虾浮头,造成绝收。1989年,全国著名养虾先进县河北省黄骅县滩涂宽阔,虾池集中,虾池排出废水,导致海水富氧化,加之高温少雨,赤潮发生,对虾伏头,损失惨重。因此,大力发展水域生态养殖,建立一套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生态养殖体系,以合理、高效利用水面,增加蛋白质产量,对改变人们的食物结构,提高人...
	
										海水生态养殖技术 1、浅海混养轮养技术 利用浅海水域生态系统具有空间立体性及不同层次的生物食物链关系,采取不同放养方式,合理安排各个水层养殖生物的种群结构,在水层之间形成合理的食物链关系,进行多品种、多层次立体混养、轮养、套养,既充分利用水体和养殖设施,又为生物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浅海水域的生产潜力,提高系统的综合效益。 2、虾池立体养殖技术 在滩...[详情]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沿海各大城市的用水也日趋紧张,特别是对于地下水的开采量越来越大,其中导致的一个很重要的后果就是海水入侵。那么,大家...[详情]
	
										活动现场 10月20日,在松花江榆树段,随着吉林省水利厅副厅长宫成全的一声宣布,吉林省2017年松花江水生生物资源与水域生态环境养护行动正式开始。水生生物资源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是水域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水生生物资源与水域生态环境养护活动,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和修复水域生态,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行动,对于保护自然生态和水生生物资源、增加农渔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渔政执法船 近年来,吉林省各级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出台政策、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累计投入增殖放流资金超过...
	
										海洋环境(质量)标准指确定和衡量海洋环境好坏的一种尺度。它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一般分为三类,即海水水质标准、海洋沉积物标准和海洋生物体残毒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近日发布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4年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广西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石油类和活性磷酸盐。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主要分布在廉州湾、茅尾海、防城港东湾及北仑河口等局部海域...[详情]
	
										据报道,我国水下考古又有了最新发现。国家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疑似中日甲午海战沉没战舰,有人猜测它就是100多年前参与甲午海战沉没的“致远”舰。 今年8月,国家文物局开始对“丹东一号”进行重点调查和打捞。经过一个多月的水下摸索,水下考古队已打捞起一百多件文物。让考古队员没有想到的是,一组瓷器碎片的意外出水,成为了破解“丹东一号”身份之谜的关键铁证。考古队员们对最新打捞上...[详情]
										近日,记者从武汉海水稻生物技术研究院了解到:一种可以在沿海滩涂和盐碱地上生长的水稻新品种——“海稻86”,试验推广成功。...[详情]
										孟加拉国警方16日表示,一艘载有宾格利人(西方媒体称为罗兴亚人)的船只在孟加拉国南部孟缅边界水域沉没,截至目前已发现8具尸体,仍有数...[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