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由原来仅开设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口腔科六个一般诊疗发展到今天拥有41个专科的门诊诊疗区域,每天的人流量达4000人次,门诊就诊患者多、病种多、人流量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1 正确认识急救 门诊部是窗口,是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站,是集中就诊的场所。门诊病人多、病种复杂、多病种、老年性疾病、呼吸、心血管内病较多,大多数内科门诊患者可择期就诊,但有部分患者家属不了解危重病人应该到急诊救治,而选择门诊就诊,从而也增加了门诊医疗和护理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各楼层的工作人员,医生、护士、导医都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随时能够积极的配合...
门诊突发应急事件类别及风险分级 突发应急事件主要为停电、停水、火警、电梯运行意外、病情变化、医疗投诉与纠纷、日常生活意外(烫伤、摔倒、坠床)等方面。根据突发事件性质、人数以及不良结果的程度,将突发应急事件风险分为三级: 一级风险: 1、患方投诉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 2、质疑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丢失钱财报案投诉的。 4、发生日常生活意外; 5、小...[详情]
1、记性变差易忘事→记忆门诊 “来厨房要拿什么来着?”上了年纪记忆力会变差,为了防止继续衰退,其实可以到大夫那里瞧一瞧,可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该去哪个科看。现在有很多医院都开设了记忆门诊,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记忆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等患者提供规范化的诊断与治疗。如北大人民医院推出的记忆心理门诊,就是由老年科、神经内科、精神科三科专家联合出诊的综合门诊。 2、性格变古怪→身心...[详情]
在日常生活中生病时很常见的事情,就是有些人生病很轻微,可是有些人的疾病还是挺严重的。为了能够让身体尽快恢复起来,于是会选择中西医结合...[详情]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个医学基本原则,在现实中却呈逆向顺序。在中国,医院输液室俨然是最忙碌之地,“吊瓶森林”蔚为壮观。据统计,国际上每年每人2.5到3.3瓶的平均水准,到了我国就变成了8瓶,称为“吊瓶大国”不过分。合理的输液可以挽救患者生命,而一次差错也可能让一个生命消逝,输液安全问题一直深受关注。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叫停门诊输液。因此,我们应多了解一些护理急救知识,面对小病尽量不输液,生活中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让自己的 人身安全 能得到更多的保障。 滥用:我国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输液不良反应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输液量超过100亿瓶,每年约有20万人...
8月9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曾经的输液区变得冷清,被改为“采血区”。作为“最后的给药方式”,输液是国际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式。“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也是公认的医学原则。多年来,这个基本原则在中国却出现了重大偏差:各大医院的输液室人满为患,“吊瓶森林”蔚为壮观。去年8月,江苏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2016年7月1日...[详情]
宁波市物价局、宁波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关于调整儿童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从7月31日开始,我市市级及部分区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开始执行新的儿童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多个儿童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有变化据了解,此次儿科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是根据省物价局、省卫生计生委、省人社厅《关于调整儿童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浙价医〔2017〕51号)中的有关...[详情]
6月5日,在浙江省平湖市独山港镇全塘卫生院,患者杨某某因对镇卫生院的治疗结果不满,拿刀将正在中医门诊部坐诊的张医生刺伤。...[详情]
日前,广州市天河区车陂门诊部被曝存在“小孩抽血一个针头两个人用”的情况...[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