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市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加。在这些生活垃圾中,有些垃圾是可以进行再次利用的,而有些垃圾不仅不可以再利用,还需通过特殊的处理方法解决其污染环境的问题。 垃圾分类,就是要按照一定的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目的就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可现实是,很多市民对垃圾分类投放的提示视而不见,随意丢弃。这样做法的直接后果,就会浪费了原本可以利用的资源,还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垃圾分类执行不力的原因也许会有很多,但折射出的却是市民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垃圾管理与处理是一项公共事务,关乎公众的...
根据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志,生活垃圾被重新划分为五分类,他们分别为; 1、红色:代表有害物质,有时也用橙色标示,有害物质包括废电池、荧光灯管、油漆、过期药品、化妆品等不可回收且带有一定污染危害的物质。 2、绿色:在多种塑料垃圾桶组合的情况下,绿色代表厨余垃圾,厨余垃圾可以作为植物养分的肥料使用,土壤掩埋后可被大自然微生物和植物分解吸收,起到废物再利用的作用。 3、蓝色:...[详情]
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有利于后面垃圾的清运和处理,因此我们要号召居民一起加入垃圾分类的队伍中来,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如何宣传生活垃圾分类...[详情]
1996年12月15日,北京西城区大乘巷的居民在民间组织地球村的帮助下,从这天起开始垃圾分类。1997年以来,北京的一些市民和学生也行动起来,自发自觉地分类投放和搜集废电池,人民大学的青年志愿者还帮助京城一家连锁店设置了废电池回收箱。1999年4月23日,宣武区白纸坊的建功南里小区社区像过节一样热闹,中国首家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正式启动。 原标题:试点16年,垃圾分类得失待检视——[微博]连海平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称,将设置垃圾“分类、分质、分时”收运试点,促进居民源头分类,同时将探索设置垃圾“不分类、不收集”惩戒试点。不知道如何分类,成为困扰诸多小区居民的难题。 分...
从今天(5月1日)起,新版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新版条例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单位和个人分类投放垃圾采取强制措施,有了处罚条款。这意味着北京的垃圾分类将步入强制时代。 北京的生活垃圾分为四大基本品类,设四色垃圾桶。其中绿色桶是厨余垃圾,蓝色桶是可回收物,红色桶是有害垃圾,灰色桶是其他垃圾。但并非所有地方都摆放四个桶,而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设置垃圾桶...[详情]
如果有人把你的口红、香水,高价代购的化妆品都当成垃圾扔了,恐怕任何女孩都会气得瞬间“暴走”。9月2日,杭州的蒋女士家里就发生了这么一个“惨剧”,始作俑者则是6岁的儿子宁宁(应家长要求使用化名)。 当天,学校老师布置了一道课后作业是回家自学垃圾分类并请家长拍照提交,没想到宁宁到家后拿蒋女士的化妆品当作了作业道具。“房间里一地的化妆品,被按照不同垃圾类别对应着卡片摆在地上,有毒垃...[详情]
8月21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全省垃圾分类立法工作座谈会,介绍全省垃圾分类工作有关情况,并就垃圾分类立法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详情]
12月12日,北京市环卫部门举行发布会,宣布将全面推行上述“垃圾智慧分类模式”,厨余垃圾、可回收物两种类别统一纳入互联网积分反馈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