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驾就在我们身边 一辆大货车,走着“S”形,湖南湘潭警方将车拦下后发现,司机脸色煞白,精神萎靡不振,一查竟是毒驾;群众举报某中学校车司机中有“吸料子”,内蒙古自治区包头警方对该校校车司机进行检测排查,发现果然有“瘾君子”;张某是一名网络专车司机,因行车轨迹可疑被江苏常州警方拦下,检测发现为毒驾,当时车上还有两名乘客…… 毒驾,就在我们身边。据统计,仅2015年,全国依法注销14.6万名吸毒驾驶人驾驶证,拒绝申领驾驶证1.1万人。而不管有没有驾驶证,一些吸毒人员仍将车开上了道路。 近年来,山西太原警方每年查处毒驾行为均在10起左右,也出现过多起毒驾致人死亡案件。 太原...
朋友圈养生谣言传播速度快。 谣言是有共性的,尤其是那些涉及食品安全的谣言,公众对此往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哪怕这个谣言看上去十分拙劣,也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上当受骗。一方面是因为当今的食品安全状况还不能让人满意,有些传言固然会被事后证伪,也有个别“传言”最后被坐实的,彼此间真真假假、难辨真伪。另一方面则在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知情权缺失,譬如“塑料紫菜”事件,虽然很多人怀疑...[详情]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9日说,政府部门及时发布食品药品信息是遏制此类谣言传播的有效手段,信息公开既有助于维护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更是对违法者的极大震慑。“柿子酸奶同吃致死”“笔直黄瓜喷了药”……随着互联网的加速发展,类似食品安全网络谣言在微博、微信等载体上被几何倍数放大,且屡禁不止,成为网络空间一大“噪音”,也让老百姓对“舌尖上的安全”缺少信任感。颜江瑛就此在当天举行的食药类事实查证与应对沙龙上表示:“对食品药品谣言就是要较真,就是要拿出科学和法律的武器,让谣言无处遁形。”她强调,食药监总局对监管信息执行“五公开”,即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
什么样的人可以被归为“黑社会”?湖南湘潭广场街道福利社区将失独家庭列入其中。3月26日,多张名为“扫黑除恶十类重点工作”的展板图片在网上流传,展板罗列的十类工作中,“失独家庭人员、重性精神病患者等重点监管对象”赫然在列,引发热议。展板落款为“广场街道福利社区宣”。 失独家庭人员被列为扫黑对象引热议受访者供图当日下午,该社区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展板为该社区制作,因为内容不妥目...[详情]
最近,不少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又在谣传一些消息——“智能电表被加速,大批某地市民拒交电费。”为什么说“又”?因为关于智能电表的谣言,最早在2010年就出现了……然而,现在依然有人在传播…… 谣言又起:智能电表被加速?前段时间天气热不热?不少人都恨不得出门都抱着空调吧~ 然后,到了交电费的时间看着单据上飙升的数字不少人开始隐隐心痛了…… 于是,这条最“著名”的谣言又开始活跃了~▼中国...[详情]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稳定向好,但围绕食品安全的各类谣言时有发生,引发公众“舌尖上的焦虑”,也对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安全造成影响...[详情]
南京玄武公安分局下马坊警务工作服务站民警在夜间清查行动中发现,一位健身教练在车后备厢内放置了一把半米长的砍刀,称此举是为了防身。目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