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加热烹调食物会破坏营养素,包括维生素、蛋白质、脂肪、活性酶(又叫酵素)和有益菌类等。以蔬菜为例,不论是炒、炸,还是炖、蒸,都会使其中丰富的酶(也叫酵素),加热至60度就可以破坏食物中所有酶。 食物中的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也会因加热被大量破坏。例如,50%维生素E、70%维生素C和90%叶酸在加热时分解,蛋白质在高温中因结构变形而变性,不饱和脂肪在高温环境被氧化,酶和有益菌在加热后破坏。 第二,加热烹调食物会产生毒素,包括自由基、丙烯酰胺、合成化合物等。例如,油炸产生许多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油炸淀粉类食品产生致癌物丙烯酰胺;高温处理含有化肥、农药等化学残留物的食物,...
1.氰化氢:氢氰酸,呼吸道吸入可致人中毒,误服也可引起中毒。 2.含苯化合物:含苯化合物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的最常见的损害是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失眠或多梦等症状,它还会对人的造血系统产生毒性。苯已被确定为可致人白血病的化学物质。 3.聚氯乙烯:塑料制品燃烧后可产生氯化氢气体。人接触后会引起咳嗽、打喷嚏、气急、胸闷以及流鼻涕和流眼泪等症状。吸入高浓度的聚氯...[详情]
塑料玩具对孩子有危害吗?塑料玩具中含有哪些有害物质?接下来请大家来佰佰安全网寻找答案吧。 ...[详情]
有毒有害物质是指在其生产、使用或处置的任何阶段中,具有会对人、其他生物或环境带来潜在危害特性的物质。 那么,常见有毒有害物质有哪些那...[详情]
工信部将严管汽车有害物质污染和可回收利用率工信部发布《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拟强化对汽车汽车生产企业对有毒物质的管理,加速开发绿色环保材料和易于拆解利用的部件。这也是我国首部在汽车制造领域强化有害物质管理的办法。根据推进时间表,该办法将于明年正式实施。据了解,《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汽车生产企业作为污染控制的责任主体,应积极开展生态设计,遵循易拆解性和可回收利用性的设计原则,采用合理的结构和功能设计,选择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绿色环保材料和易于拆解、利用的部件,应用资源利用效率高、环境污染小、易于回收利用的绿色制造技术;积...
丰县相关部门:食物未检出有害物,死因仍在调查 这两天,徐州丰县的大街小巷和微信朋友圈都盛传一则消息:首羡镇一男子在当地小超市购买了一份未制作的炒面,回家烹制食用后死亡,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家人同时也被送入医院抢救。随后,记者就此展开调查发现,确有一男子发生意外,疑似食物中毒,但是否因炒面而起,目前丰县食药监局仍在调查中。7月31日早上,家住丰县首羡镇的王某和妻子刘某夫妻俩吃完早...[详情]
工信部官网显示,《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已经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同意,现予公布,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2006年2月28日公布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原信息产业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原环保总局令第39号)同时...[详情]
因为现行的汽油国家标准中规定,只要通过辛烷值、硫含量、苯含量等十几项检测标准就判定为合格的汽油,至于汽油里具体含有什么样的成分,并不...[详情]
深圳美莲小学毒跑道事件发生后,部分学校家长要求自家孩子所在的学校对跑道进行取样送检。结果吓一跳,甲苯和二甲苯总和超标140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