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提醒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遇到保健品推销活动时需谨慎辨别,理性消费,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首先,明晰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保健品只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不是药品,没有治疗功效。消费者不要相信一些保健品宣传的治疗效果,否则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延误病情。据了解,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功能共27项,如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等,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时应认准保健食品“蓝帽子”的标识、批准文号和批准部门,也可到国家食药监总局官方网站查询产品的真实情况。 其次,不要盲目消费。保健品一般有特定的适宜人群,消费者应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医生指导下有选择地购买保健品,不要听信商...
一学会识骗,一般骗子利用钱物。有些人见钱眼开,很容易在金钱迷雾晕头转向。骗子因材施教,惯使两种手段,一种是空头许诺,另一种是小利勾引,结果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者不少,骗子利用女色。 二假装上当,托熟人报警,先假装落入骗局,愿意出钱购买,勾住对方注意力,朋友去报警并且带警员抓住骗子。 三拨打110发动群众的力量,抓住证据找群众寻求帮助。 ...[详情]
很多骗子利用丧偶老人的心理进行诈骗,丧偶老人遇到推销诈骗怎么办呢?一起和佰佰安全网看看吧。...[详情]
独居老人遇推销诈骗怎么办你知道吗?一起和佰佰安全网看看吧。...[详情]
如今独居老人已经成为保健品推销的重点目标人群,而保健品是否真的有效,是否是假药,老人均无法辨别,从而很容易上当受骗。 2015年5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称,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而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近10%。为了排解孤独,一些老人选择跳坝坝舞,一些人选择看书看电视,还有一些人买保健品“保健康”。家住成都金牛区曹家巷的丁金全和老伴张冠秀就是其中之一,两年前开始,他们不时起早贪黑听“健康讲座”,且不顾儿女劝阻,花了11万元买保健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推销员“比自己的儿女还好”,不仅常打电话嘘寒问暖,常带他们出去玩,甚至还给他们洗脚,口口声声...
当下的中国,电信网络诈骗风起云涌,传统街头诈骗也花样翻新,特别是针对中来年人的诈骗招数越来越多,我们的父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上当受骗。为大家解读最近较为流行的街头骗术。 街头推销物品是一种常见的营销方式,往往要追着顾客讲解产品和优惠政策,还吃力不讨好。可是高明的骗子却能通过一系列骗术,让那些老年人自动乖乖掏出钱来购买质低价高的产品,而且买完还有无限的满足感。这种骗术的套路有很多种...[详情]
免费旅游、免费体检为老年人设“套”,精心培训“业务员”摸底老人的身体、财务状况,再针对性的推销所谓“保健品”,近日秦淮区检察院批捕一批涉嫌诈骗的嫌疑人。这些人趁着旅游的时机用“老将军养生基地”、“宋庆龄基金会”、“数据传回北京检测”等说辞,用假的体检报告、专家对老人们轮番宣传,上千元一瓶的保健品,成本仅为是13.8元。37岁的李然开着一家保健食品店,生意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详情]
来自浙江象山的付阿姨前一阵接到了一个推销电话,推销员小沈向她推销收藏品。付阿姨本来不太当真,但和小沈聊得投缘,两人还互加了微信,于是...[详情]
女子罗某凭借这样低劣的谎言,从他人手中诈骗财物高达百万元。近日,北京市三中院以诈骗罪判处罗某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并处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