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止痛药疗要认准OTC。近日, 由中国非处方药协会发起安全自我药疗行动并首次公布了 中国止痛类非处方药认知度网络调查 报告。报告显示2大核心问题令专家非常担忧, 一是半数消费者都不知道自我药疗首先应该选择非处方药(otc); 二是有相当多的消费者把去痛片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混淆。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白慧良会长呼吁:应尽快向广大消费者普及自我用药认知,提高安全自我药疗水平。消费者选择自我药疗时, 一定要选择带有otc标识的药品, 安全又安心。 调查数据显示: 近七成消费者在出现疼痛等轻微身体不适时,都会首先自行前往药店购买药品。但在自行购药时,近半数的消费者...
如果发现自己患上“跑步膝”,应该马上减少运动量。若疼痛实在严重,则应禁止跑步2~4周,同时听从医嘱服用消炎药,那么跑步膝盖受伤贴什么...[详情]
11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发布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同时下发《关于规范已上市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的通知》。两份文件明确提出,中成药命名要坚持科学简明、避免重名,规范命名、避免夸大疗效,体现传统文化特色的原则。对于已上市中成药,食药监总局明确了必须更名的三种情形,即:明显夸大疗效,误导医生和患者的;名称不正确、不科学,有低俗用语和迷信色彩的;处方相同而药品名称不同,药品名称相同或相似而处方不同的。食药监总局在文件中还指出,对于药品名称有地名、人名、姓氏,药品名称中有“宝”“精”“灵”等,但品种有一定的使用历史,已经形成品牌,公众普遍接受的,...
抓住老年人相信民间秘方的心理,男子假冒名医女婿,诱骗老人以300元左右的价格买下其成本仅20元的自制廉价膏药。由于大部分被骗老人担心子女责怪,选择了不声张、不报警。武进警方从接报有限的几起案件着手,通过视频侦查,成功锁定武进籍犯罪嫌疑人张某,于6月27日下午对张某实施了抓捕。现年59岁的张某,江苏常州武进人,无前科劣迹,据其交代,自去年1月起,他就以卖“秘方膏药”为幌子,专门...[详情]
“不用运动、节食,轻松变瘦,神奇灵芝包治百病……”随着微信朋友圈成为时下新兴的营销手段,微信上各类减肥药、“出行必备药”“治疗癌症灵芝”等药品进入微信朋友圈,有些海外药品代购者声称其销售的药品效果神奇,并附上外文说明书。那么,个人能在微信上卖药吗?朋友圈里的药你敢买吗?25日,市民李强(化名)报料,一个在微信上卖“庐山灵芝”的骗子忽悠他舅舅放弃治疗改吃灵芝,保证能治好癌症,可是...[详情]
两个文件明确提出中成药命名要坚持科学简明、避免重名,规范命名、避免夸大疗效,体现传统文化特色的原则。...[详情]
把保健食品当成治病的良药是消费者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把保健功能忽悠成有治疗效果的产品,是保健食品销售中经常出现的违法行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