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路如虎口,行人靠边走。 2、莫争先恐后,多照顾老幼。 3、学习生活秩序,重视交通安全。 4、车行快如风,莫走路当中。 5、不在马路上玩耍,放学后立刻回家。 6、我不守交通秩序,谁守交通秩序。 7、上学放学,安全最乐。 8、出巷口,看清楚,切莫冲,慢慢走。 9、礼让是美德,生命有保障。 10、宁可让车一步,不可抢先闯路。 11、十字街头,三岔路口,生死相关,瞻前顾后。 12、通过马路,先看左右,注意安全,照顾老幼。 13、步行靠路边,乘车不争先。 14、出门第一事,安全最为先。 15、人车分道,安全确保;各畅其行,互不干扰。
1、小心驾驶,永保安全;飞车逞快,祸在眼前。 2、遵守交通规则,就是实践生活规范。 3、平安是回家唯一的路。 4、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5、单车双人载,灾祸频频来。 6、交通规则曾可贵,遵守规则价更高。 7、学生行路单行走,不并肩来不携手。 8、快快乐乐的出门,平平安安的回家。 9、喝得醉醉,撞得碎碎。 10、学生走路要靠边,切勿并行路中间。 11、人...[详情]
孩子终将会长大,让他们在对抗与反抗、冲突与和解中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学会如何解决纠纷,是成长的必修课。这几天,有关校园“欺凌”的事件再次吸引舆论的关注。不少公众都对校园欺凌充满愤怒,呼吁尽快根治这一校园顽疾。作为一名家长,我很理解父母们的担心和愤怒。但是,对于校园里孩子们之间的冲突,需要一种相对客观冷静的态度,因为不是所有的冲突,都是“欺凌”或者“暴力”。儿童因为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成长环境,在玩耍时,或者是在幼儿园、学校里与同龄人发生矛盾导致推搡、打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特别是男孩之间的武力争斗,几乎不可避免,只要不是特别暴力,后果不严重,通常也都被“无奈”地接受。尽...
解决校园欺凌,北京市各区按照年初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实施方案,至六月底前,纷纷出台了各自的具体办法。校园欺凌须限时上报成为一大亮点。在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中要求,学校在启动调查处理程序10日内须完成调查,而在此次北京市各区公布的实施方案中,除了对调查时间有要求外,对于事件的及时上报也做出了严格的时间要求。 10分钟内须向上级部门口头汇报例如北京市东城区...[详情]
近日,一起发生在中关村二小的“学生受伤害事件”受到多方关注,并引发了“什么是校园欺凌”等话题的广泛讨论。事实上,同样的讨论也存在于学界。12月初,一场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校园欺凌”学术研讨会中,来自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的学者就对此进行了深入讨论。记者记录了部分观点。多名学者都提到校园欺凌具有重复性和隐秘性。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副教授任海涛认为,相比校园暴力一般比较容易被发...[详情]
18日,一份针对北京中小学生校园欺凌情况的调查报告在北京发布...[详情]
11日,一则关于“浙江台州椒江外国语学校学生殴打初一女生,并逼迫其吃钉子、没收饭卡不让吃饭”的消息在网上引起热议。12日,台州市公安...[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