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东临海洋,西居内陆,气候、降水、蒸发、光热资源及无霜期等差异明显.流域内气候大致可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西部干旱,东部湿润.全流域多年年平均降水量466mm,多年年平均蒸发量700—1800mm.流域内平均气温上游1℃—8℃,中游8℃—14℃,下游12℃—14℃.下游无霜期为200—220天,中游150—180天,上游循化以上为50—100天. 流域水文特征明显,上游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形成的洪水径流峰小量大;中游降水历时短、强度大,形成的洪水径流峰高量小、陡涨陡落,为暴雨洪水,危害较大. 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面积45.4km2,其中年平...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地形地貌条件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详情]
每年的春灌期,都是黄河流域的用水高峰期,根据全国水文气象干旱监测显示,近期黄河上游部分地区出现大旱,中下游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对水资源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 然而,黄河属于资源性缺水河流,缺水形势十分严峻。20世纪90年代经济社会年均耗用黄河河川径流量已达307亿立方米(其中流域外106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程度高达70%。近20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黄河流...[详情]
记者从19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的淮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2017年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淮河流域发生洪水的概率增大,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形势严峻。淮河防总总指挥、安徽省省长李国英表示,淮河防汛抗旱是一项长期必备的工作,需要做到警钟长鸣。现在,这项工作已经进入临战状态,要全面部署准备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治、救相结合。安徽省气象局局长于波称,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汛期淮河流域总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南部偏多一至两成,部分地区有内涝或洪涝。李国英比喻道:“气候部门的预测相当于给我们划了‘考试重点’,这些重点我们要得到满分。另外,由于天气系统预测难度大,没划重点的部分并不意味着不考,也要预防好...
南京,与水结缘,因水而生。一条长江从外围环抱这座城市,留下故事和记忆。而在内部月牙湖、莫愁湖、玄武湖等多个湖泊组合布局全城。“曲巷斜街信马,小桥流水谁家”,伴随城市改造的逐步推进,古人诗词中描述的江南水乡美景,近来悄然出现在南京内秦淮河东段一带,而且无缝嵌入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水清景美来秦淮邂逅“流域花园”10月1日上午,记者走访了内秦淮河东段,经过这两年的整治,已经丢...[详情]
入梅以来,雨不停歇,引发浙江局地河流暴涨。据浙江省水文部门监测,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钱塘江流域主要江河、水库水位持续上涨。6月25日20时15分,兰江兰溪站水位出现洪峰水位32.04m,是1955年“6·21”特大洪水(33.49米)以来钱塘江流域发生的最大洪水。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于6月25日9时30分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浙江兰溪防汛应急响应提升为Ⅰ级,发布第一号人员...[详情]
中国环境保护部当日发布了2016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显示,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十大流域中,长江、珠江流域水质良...[详情]
2015年,本市计划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38条,8.2万农民受益。而就在5月28日,《北京市水土保持条例》面临最终表决。根据条例要求,...[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