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其中普遍发生较严重的主要是二化螟和三化螟,还有稻苞虫、大螟等。二化螟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三化螟为单食性害虫,只为害水稻。 水稻螟虫一生分为成虫、卵、幼虫和蛹4个阶段,只有幼虫阶段才蛀食稻茎。二化螟幼虫身体淡褐色,背部有5条紫褐色纵线;三化螟幼虫黄白色或淡黄色,背中央有一条绿色纵线。 三化螟以幼虫蛀食水稻,在苗期和分蘖期蛀茎形成枯心苗或蛀入叶鞘、使被害处出现黄褐色条斑,形成“枯鞘”。如在孕穗期蛀茎,形成枯穗;抽穗后蛀茎,穗茎节受害时形成“白穗”,使产量受损;形成“虫伤株”,造成的损失较轻。 螟蛾白天隐伏在禾丛间或草丛间,夜晚活动...
水稻稻纵卷叶螟,学名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e。主要为害水稻,有时为害小麦、甘蔗、粟、禾本科杂草。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匿居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减产。 东北年生1~2代,长江中下游至南岭以北5~6代,海南南部10-~11代,南岭以南以蛹和幼虫越冬,南岭以北有零星蛹越冬。...[详情]
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鸿宣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上又取得重要进展,他们第一次从作物中成功克隆了控制高温抗性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并深入研究了其分子机理、在水稻演化史以及抗高温育种中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于2015年5月1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遗传学杂志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学》)上。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高温天气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水稻作为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粮,其产量的稳定也遭受高温的严重威胁。因此发掘作物抗高温基因资源,进而培育抗高温新品种,来应对气候变暖的威胁,...
南方水灾,水稻减产,农民如何减少损失?4月12日,隆平高科就广受关注的“两优0293”事件发布公告,表示将停止销售“两优0293”,正与受灾农户代表、经销商和农业管理部门进行沟通,探讨尽可能的救助方案,并在分期分批落实。同时,拟筹建种子行业灾后救助基金,从每年的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放入基金,对遭受自然灾害的农户进行救助。安徽国元农业保险公司的理赔已在今年春节前基本到位。此次...[详情]
近日,记者从武汉海水稻生物技术研究院了解到:一种可以在沿海滩涂和盐碱地上生长的水稻新品种——“海稻86”,试验推广成功,平均亩产达到300斤以上。海水稻试种成功 亩产300斤据介绍,海水稻是在沿海滩涂的海水生长的水稻,经过三十多年试种,“海稻86”具有良好的抗盐碱、耐淹等诸多特点,它在pH值9.3以下,或含盐量千分之六以下的海水中都会生长良好。 2016年,海水稻在广东湛江、山...[详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近日对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的水稻进行测产,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详情]
每到5月,如何处理散落在广袤田野上的秸秆,都会成为一桩烦心事。而在肥东县撮镇,每年有20万吨水稻秸秆通过机器华丽转身,变成了“高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