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公路全长1937千米,为国家二级公路干线,路基宽10米,坡度小于7%,最小半径125米,最大行车速度60千米/小时,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肯定会有高原反应的。 多数旅行书建议,第一次进藏最好从青藏公路上高原。因为海拔高,几乎每个人都会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通常建议先飞往拉萨,在身体适应之后返程时从青藏公路下来。 最佳的旅行季节是每年的5-10月。冬季过于寒冷,少有游客。即便在盛夏走青藏公路,最好也准备毛衣、羽绒背心等过冬衣物。雨雪天气常见,气温可能降至0摄氏度以下。 青藏公路上饮食分两类:普通餐馆多是“川菜”,清真餐馆以面食和羊肉为主。长跑青藏线的司机,都...
高原肺水肿急救措施 半卧位休息,立即充分吸氧、流量6~8L/分钟保暖、治疗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严禁大量饮水,口服速尿灵 40~80mg,2次/日,2~3天,注意补钾(吃橘子或橘子汁)并观察脱水情况。如果烦躁不安时,可用少量镇静剂和强地松。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待初步急救病情稳定后,安全转移至海拔较低处。 心力衰竭急救措施 两腿下垂、半卧位休息。注意保暖...[详情]
普通家用制氧机一般有弥散式和鼻吸式,氧气从空气中分离需要干燥,使用鼻吸式整个鼻腔干燥疼痛,用过的人都知道。弥散式功率大,价格较高,但流量大,氧气直接充在房间里,再放个加湿器,绝对的健康舒适生活。但是它并不适用于高原。 高原制氧机一定要在高海拔地区保证:1、连续24小时工作不死机。2、出氧浓度要恒定不能随着工作时间的加长和海拔高度增加而衰减。3、氧气出气流量要保证恒定,不能因...[详情]
现在到高原旅游的朋友们也很多,但是高原的气候不同,那么高原上为什么应该多喝水呢?文中小编为您介绍。...[详情]
到高原上旅游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多喝水是有好处的,那么在高原上多喝水的好处有什么?文中小编为您介绍。...[详情]
习近平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的贺信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值此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之际,我向参加科学考察的全体科研人员、青年学生和保障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开展这次科学考察研究,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机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对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希望你们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勇攀高峰的精神,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着力解...
10月27日,2014年APEC气候研讨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议题为“极端气候和水文水灾害管理:科学预报和应急预警”,来自7个国家的50多名专家参会探讨。其中,南信大大气物理学院教授赵天良的一项课题显示:中国雾霾频发和青藏高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人为污染排放不变的情况下,青藏高原暗中操纵了“风力”。“风无力霾难散”与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冰雪融化有关联。雾霾频发和青藏高原有关...[详情]
8月19日晚上10时多,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8年援藏国家医疗队队员消化内科陈广成医师与仲巴县卫生院的值班医生正紧急抢救一名高原脑水肿患者。经过近9个小时的抢救,病人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这位被抢救的患者叫阿兰,她与朋友在当日游览完仲巴的风景后决定到KTV唱歌助兴。阿兰激动地抓起麦克风放声高歌,但一曲未完就突然倒地。朋友们起初以为阿兰是在开玩笑,多次喊她的名字都没有回应。此...[详情]
8月19日晚上10时多,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8年援藏国家医疗队队员消化内科陈广成医师与仲巴县卫生院的值班医生正紧急抢救一名高...[详情]
中国将考虑和尼泊尔修筑一条穿过喜马拉雅山的铁路,在2020年从西藏日喀则市延伸至两国边境的吉隆县,全长540公里。为此,中国可能在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