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为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需氧、无鞭毛、不能运动、无荚膜、不形成芽孢的杆菌。长约1~3 m;水中可生存5~9天,食物中可生存10天,对阳光极敏感,经照射30min即死亡;在60%时10min,在100℃即刻即可将其杀灭。在低温潮湿的地方,可生存几个月。在蔬菜、瓜果、食品及被污染的物品上可生存1~2周。采用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漂白粉、过氧乙酸、石灰乳、来苏水均可将其杀灭。在37%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应用去氧胆酸盐SS培养基和伊红亚甲蓝培养基可获纯培养。用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阳性率较高。 根据菌体O抗原的结构不同,可分为A、B、C、D 4个群,...
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多因食入受污染的家畜肉、内脏、鱼、蛋及牛羊奶引起。潜伏期6~24小时,可有持续高热,大便为黄绿色水便,有时可带有脓血,伴有便意频繁。从发病到痊愈一般需1~3周,个别重症病人因感染蔓延可死于败血症、化脓性肠穿孔或感染性休克等。 2、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一般因吃污染后剩饭、剩菜引起,也可因吃鱼、肉、蛋引起。来势凶猛,多在食后3小时内发病。吐比泻重...[详情]
1、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 2、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3、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会危害健康。 4、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臵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5、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详情]
直接食用的瓜果应用洁净的水彻底清洗并尽可能去皮;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详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那么怎样预防食品污染及食源性疾病呢?下面小...[详情]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了2014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督查的有关情况。此次督查,在省级开展自查的基础上,组织对河北、山西等10个省(区、市)进行了现场督查。督查表明,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设置监测点2489个,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1956家,实现了监测点覆盖80%县级区域的年度目标。河北、黑龙江、辽宁等地实现了监测点、哨点医院的县级区域全覆盖。全国共监测样品29.2万件,是年度计划的1.7倍。共接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480起,监测食源性疾病16万人次,报告事件数和监测病例数较2013年分别增长47.9%和103%。各地以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工作制度为抓手,工作质量与水平...
享受美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乐事,但是,毫无戒备地“大吃特吃”往往适得其反,造成食物中毒。这不仅容易吃坏肚子,甚至会危及性命......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如何预防最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比较常见的食物中毒,此外还有亚硝酸盐中毒、农药中毒等。顾名思义,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带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详情]
11月17日15时许,桂林医学院临桂校区发生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经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临床诊断病例89人。据悉,临床诊断病例89人,学生84人,食堂工作人员5人,目前所有病人均在桂林医学院附院和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住院留观治疗,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未出现重症病例。事件发生后,桂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赵乐秦、市长周家斌作出批示,要求全力救治病人,依法迅速查明事件...[详情]
昆明市盘龙区政府新闻办30日晚间发布消息说,当日下午,盘龙区滇源二小多名学生出现腹泻、肚痛等症状,经紧急送往医院治疗,目前情况稳定。...[详情]
截至5月4日11时,此次事件共有55人到县医院、中医院就诊,其中34人住院治疗。目前,所有患者病情稳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