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公民如遇到网络诽谤,可保存相关的证据材料后向辖区公安机关派出所报案,公安机关将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在此期间,报案人可向受案单位咨询办理情况。 第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可以构成诽谤罪,而被转发五百次或者被点击五千次的诽谤信息,是以实际点击为准,相关统计情况属于公安机关侦查工作,报案要并不需要了解,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公安机关将依法通知报案人相应情...
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校园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从网络信息安全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当前校园网络安全出现的诸多问题,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网络安全管理,更好的消除安全隐患,从而保证校园网络高效、正常的运行。 一、前言 网络技术与其他先进技术一样,在为人们服务的同时,也带给了人们诸多的负面问题。自从因特网问世以来,信息安全和资源共享一直都是一对矛盾,随...[详情]
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那么校园网络暴力伤害大吗?...[详情]
“你偏袒对方,一定是拿了他们什么好处!”法官常常会因为当事人的不理解而受到这样的控诉。控诉归控诉,真正地把这样的控诉写进上诉状中的当事人却不多。不过,最近云南省永善县就出现了这样一起案件:2018年5月18日,由于诽谤诬陷办案法官,黄某被处以司法拘留10日,罚款3000元。这是该县首例诽谤诬陷法官被处罚案。当事人黄某与原审被告黎某之妻黄某某系姐妹关系,1982年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户时,全户以母亲胡某为户主的六人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到土地,1983年黄某出嫁后户口迁入丈夫户籍地。2011年1月20日,黄某与姐姐黄某某、姐夫黎某签订土地经营权流转协议,约定黄某将自己在原家庭的耕地...
从最早的银行信用卡,到如今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大学生这一目标群体从未被市场放弃过。甚至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打起了校园贷款、校园分期的旗号,在部分平台,借款者只需要一张身份证、一本学生证,甚至无需本人签字,就能贷到数万元。这场市场争夺战因此愈演愈烈。直到近日一则“大学生负债数十万自杀”的消息,将蓬勃发展的校园贷款模式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那么,网络贷款是如何风行校园...[详情]
前记者刘成昆涉伊利案被逮捕。刘成昆因写小说被伊利报案,遭呼市警方以寻衅滋事、诽谤罪跨省刑拘。其家属刚收到逮捕通知书,罪名是诽谤。 只因为在公众号上发表了几篇小说,就被内蒙警方跨省逮捕,罪名是影射伊利高管,涉嫌诽谤,国民的安全在哪里,你还敢在网上说话吗?老百姓报案要是能这么上心高效,违法犯罪早就绝迹江湖了。丢了自行车报案两年了都找不回来。...[详情]
2019年1月6日,中牟县公安局姚家派出所查处一起网络诽谤案,涉嫌诽谤罪的胡某被中牟公安依法作出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详情]
周五全球爆发勒索软件攻击潮。4月黑客组织Shadow Brokers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盗取了多个Windows黑客工具并公布...[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