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 2、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3、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会危害健康。 4、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臵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5、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6、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
食源性疾病分为4类: 1、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 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3、 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口蹄疫)、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 4、 因二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食源性疾病预防途径: 1、避免在没有卫生保...[详情]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了2014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督查的有关情况。此次督查,在省级开展自查的基础上,组织对河北、山西等10个省(区、市)进行了现场督查。督查表明,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设置监测点2489个,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1956家,实现了监测点覆盖80%县级区域的年度目标。河北、黑龙江、辽宁等地实现了监测点、哨点医院的县级区域全覆盖。全国共监测样品29.2万件,是年度计划的1.7倍。共接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480起,监测食源性疾病16万人次,报告事件数和监测病例数较2013年分别增长47.9%和103%。各地以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工作制度为抓手,工作质量与水平...
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部署加快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这一规划将对保障人民健康、满足健康需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产生怎样的影响?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六大成效带动健康水平“一升两降”问:医改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目前...[详情]
近日,山东问题疫苗引发全社会关注,这令不少家长担心不已。 3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媒体吹风会,相关专家就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件热点问题回答了媒体提问。对于公众关心的“如何确定孩子是否接种了此次查处的疫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王华庆说,每一支疫苗上有一个批号,绑定了疫苗的有效期,可以追溯到这个批号的疫苗到底打到哪个孩子的身上。孩子的接种手册上也有疫苗批号,但目前家长...[详情]
今年还是以甲型H3N2亚型流感为主要的流行毒株,未发生变异。...[详情]
近日,一条“我国超过5亿人有家庭医生”的报道引发热议...[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