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法解释和经常性物理标志:割伤,淤伤和擦伤。 2.原因不明的丢失或损坏的玩具、学习用品、电子产品、服装、午餐或钱。 3.不想去上学或不想参加和同伴一起的其他活动。 4.担心乘坐校车,害怕独处,希望您被解雇不上班,突然变得很粘人。 5.变得易怒,沉默寡言,喜欢逃避,总是说感觉孤独的话。 6.行为反常,喜怒无常,总是莫名地悲伤、生气、焦虑,情绪化严重。 7.身体不适,头痛,胃痛,频繁出入校医务室。 8.饮食、作息不规律,一个人睡觉会做噩梦,会哭,尿床。 9.开始欺负兄弟姐妹或更小的孩子——受校园暴力的孩子有时会转换角色变为施暴者。 10.等待回家使用浴室—...
打人视频截图 有媒体记者在该中学了解,多名学生表示都已听说此事,并认出被打女生为该校一高一女生,其中最后一名动手的黄白校服女生,为学校一初三女生。据称,事发时间为昨天下午5点半,并有学生看到此事。针对此事,校方回应称,已看到视频,正在向相关老师和学生了解情况。 据事发时在场的一名学生称,被打女孩在学校门口给同学拍照时,画面中拍到了其中一名打人女孩。对方要求其删除照片并道歉...[详情]
校园欺凌,关系到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必须高度重视。这是时代的要求、社会进步与教育进步的反映,也是以人为本理念深入确立的表现。那么如何...[详情]
在校园欺凌面前,无论是“魏莱们”为首的霸凌者还是屡遭欺凌的“陈念们”,之所以卷入校园欺凌,都有其背后深刻的因素。...[详情]
如果孩子被校园欺凌了,是不能忍气吞声、要“打回去”,还是不能“以暴制暴”?2016年12月,一起发生在北京市中关村二小的“校园欺凌”事件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引发讨论,虽然校方否认这是欺凌行为,但随后一系列的“校园欺凌”事件仍被不断曝光,成为社会关注焦点。12月20日,记者就“如何定义校园霸凌”、“是否经历过校园霸凌”、“校方是否有过预防、解决校园霸凌方面的教育”等一系列问题,在上海街头、高校、幼儿园、中小学门口开展了一次随机采访。受采访对象样本人数约为20人,年龄在20岁至40岁之间。不少受访者对“校园霸凌”认识模糊“我认为的‘校园霸凌’就是拳打脚踢吧。”这是一位受采访对象脱口...
今年年初,市教委发布《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方案》,要求各区教委和学校研究制定本区本校加强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截至6月底,东城、海淀、丰台等多区的区级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已经出炉。目前,东城、海淀等区都建立了防治中小学校欺凌领导小组,来统筹领导和指导本区学生欺凌防治工作,协助各中小学校稳妥处置...[详情]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一位家长近日在网上发文,称孩子遭同学“霸凌”,事后出现“急性应激反应”,质疑校方处理不当,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中关村二小因此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新华视点”记者针对此事进行了调查。一问:到底发生了什么?12月8日晚,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开始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刷屏。文章作者自称是中关村二小四年级一名10岁男...[详情]
这几天,有关校园“欺凌”的事件再次吸引舆论的关注。...[详情]
开学一个多月了,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曲樟乡中学生小萍(为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小萍为化名)却因为精神状态出现问题,休学在家,没法重返校园。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