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高校网络教育的课程化体系建设 网络社会引发了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次深刻变革,开展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教育,关乎大学生群体健康成长与国家长治久安。目前,仍有一些高校受到技术至上论的负面影响,把大学生的网路教育简单地与网路操作等同起来,却忽视了网络教育中关于人的网络生存中,网络人文教育这一关键。因此,高校要围绕不同年级、专业、学科的需求,设立系统化、立体化的网络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认知与行为。 2、注重网络教育的回归生活世界 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与大学生网络学习、网络购物、网络购物、网络政治参与等内容息息相关。高校在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工作中,引导大...
按照下面的办法可以加强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一、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教育,要求各教学系部按照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积极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学校网络教室要尽可能延长开放时间,满足学生的上网要求。同时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教给学生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进一步深入开展《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学...[详情]
1、行路安全 首先要认识并掌握各种交通信号灯的含义:绿灯亮时,准许通过,但转弯的车辆不准妨碍直行车辆和行人通过;黄灯亮时,不准通过,但已超过停止线后车辆和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通行,黄灯闪烁时,须在确保安全原则下通行。 人行横道信号的含义:绿灯亮时,准许通过;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通行。 横...[详情]
很多学校有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课程,那么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有哪些内容呢?佰佰安全网为大家总结一下。 ...[详情]
如今,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扩大,网络上有关食品行业的不实信息时有出现,严重误导了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认知。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等部门表示,将加大对食品行业网络谣言的监管和惩处力度。“笔直的黄瓜是喷了药”、“喝牛奶致癌”、“打针西瓜致人中毒”,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臻成熟,造谣传谣的门槛变得很低,有关食品安全类的谣言在网上屡禁不止、花样翻新。针对这一现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6年发布了500多条科普知识和辟谣信息,今年4月份又汇总发布了15条近年来流传较广的食品药品类谣言,并进行科学求证和澄清。同时,还加大对食品谣言制造者、传播者的惩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6月1日,中宣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网信办主任鲁炜在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致辞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6月1日在京举行。本届宣传周沿用首届“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主题,由中央网信办、中央编办、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十部门共同主办,6月1日至7日在全国各地同步开展。中宣部副部长、中央...[详情]
2015年10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而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监管体系、手段和制度等不能完全适应食品安全需要,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令人堪忧。尤其是近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购食品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群体的一种新兴消费习惯,生鲜果蔬肉食或真空包装的食品在网上供应越来越丰富,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打开网页...[详情]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去年曝光的美国棱镜门事件,表明网络安全领域的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和复杂,也突显了我国现行网络安全立法...[详情]
到2014年中,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46.9%、同比增6.9%,手机网民5.27亿、同比增13.5%。中国互联网发展进入新的十年,宽...[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