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氮化钠是一种剧毒品,其毒性和氰化物相似,对细胞色素氧化酶和其他酶有抑制作用,并能使体内氧合血红蛋白形成受阻,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叠氮化钠在其生产、加工过程中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吸收引起中毒,导致多系统损伤。在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中,神经系统耗氧量巨大,对缺氧最敏感,耐受性最小,反应最剧烈,是主要的毒性靶器官。 对于它的剧毒特性,只要大家按照规范做好个人防护,并不对人构成威胁。但在它的取样、反应后处理、反应产物,后处理液的处理等操作过程中,由于它的易爆特性、不但反应失败造成损失、耽误项目完成时间,而且还可能会造成人员伤害,许多人吃过不少苦头。 隐患及对策: 1、NaN...
什么是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很多人都不熟悉,佰佰安全网小编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详情]
12岁的武汉男童小瑞最近出现无尿的症状,家人慌了,把他送到医院一检查。结果让所有人惊恐不已,在孩子尿道内竟然出现了39颗小钢珠。这就是医生为小瑞做体检时拍摄的x光片,在孩子尿道内整齐的排列着一串小钢珠。据接诊的医生介绍,小瑞来的时候,出现明显腹痛的表现。小瑞起先称,自己吃了一串磁珠一样的东西。 磁珠让医生立刻想到了非常容易被孩子吞食的一种玩具——巴克球。由于它具有很强的磁力,一旦误服,极有可能会在体内互相吸引,损坏胃肠道,后果不堪设想。但让医生疑惑的是,这些珠子怎么会出现在尿道中呢?经询问,孩子表示,自己是因为好奇才将磁珠塞进了尿道。 39颗巴克球塞在孩子尿道中,在磁力的吸引...
近日,1岁半的微微将时下流行的玩具小磁珠放在口里,突然间大声哭闹,妈妈立即查看她的嘴,从她口中掏出了一颗磁珠。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通过X线检查,发现在微微口咽部及骨盆内有多个小圆形高密度影。根据以往的经验,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黄敏教授组织医师进行了病情讨论,从X片上看在下咽部应该有4颗,消化道内有12颗磁珠。在下咽部的磁珠由于位置比较浅,可以试着通过麻...[详情]
3岁大的宝宝,肠子上竟然出现了11个穿孔。记者18日从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获悉,造成孩子肠穿孔的罪魁祸首是磁珠玩具。目前,孩子已经通过手术取出了体内的13颗磁珠,术后恢复良好。乐乐来自连云港,5天前开始喊肚子胀,不愿意吃饭,家长以为小孩子闹脾气,并没有太重视。3天前,乐乐开始出现肚子疼和呕吐,家人才着急起来,赶紧到当地医院检查。在当地医院做了B超检查并未发现异常,服用了一些助消化...[详情]
3月19日下午,南京儿童医院接诊了一个1岁8个月的小男孩悠悠(化名),孩子一直有肚子疼、呕吐的情况,在外院挂了一天水没怎么见好转。C...[详情]
当日主刀医生在完成手术之后,发了一条朋友圈,希望引起家长的关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