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国曾对中小学生做过一项调查,出现考试焦虑占22.6%、担心发生可怕的事占16.1%、自备占37.4%、性格暴躁占18.7%、想自杀占14.3%。 作为学生,将来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有所作为,不仅取决于科学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水平,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健全的人格。 大家都知道在当前,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何谓心理健康呢?简单的讲,就是人格健全、智力良好、对各种精神刺激和压力有良好的承能力。具体应具备以下8条标准: 一、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正常:智力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本条件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的心理保证,智商是成才的基础。 2、有足够充沛的精...
欲速不达,挫败信心 很多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强,在学习上也特别用功,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考试的时候成绩不佳,就很容易产生一种挫败心理,如果这种心态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舒缓,久而久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严重伤害。 心态慌乱,情绪焦虑 这是学生的一个普遍心理问题,尤其是在考试之前,这种心理会更加严重,即使学习非常不错的学生,也会出现这种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详情]
1、过分担心 有些孕妇对怀孕没有科学的认识,易产生既高兴又担心的矛盾心理。她们对自己的身体能否胜任孕育胎儿的任务、胎儿是否正常总是持怀疑态度,对任何药物都会拒之千里。 2、早孕反应 严格说来,早孕反应(孕吐)是一种躯体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症状。但医学家发现,孕吐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如孕妇厌恶怀孕,则绝大多数会孕吐并伴体重减轻,如果孕妇本身性格外露,心理和情绪变...[详情]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24日发布给全国中小学校新学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建议。建议指出,针对受疫情影响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个别师生,提供长期专业心理干预、转介和支持服务。建议全文如下: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中小学积极推进开学复课工作。为更好帮助各地师生顺利适应新学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开学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校园学习,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向全国中小学校提出如下指导建议。1.开展开学复课衔接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能力对于入学后学生可能存在的适应不良问题,学校要提前预判,在教...
继8日首批4名泰国少年被从泰国北部清莱府一处大型洞穴救出后,9日再有4名男孩从洞穴获救。目前,只剩下4名少年和他们的教练被困,他们至少仍需在洞穴逗留一天,等待救援。6月23日,12名11岁至16岁少年足球队员和1名25岁的教练进入泰国北部清莱府一座国家公园内的洞穴探险,因强降雨灌入洞穴、阻断路径,与外界失去联系。两名英国潜水员7月2日晚最先找到13名受困人员,多方营救持续至今...[详情]
“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暨心悦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挂牌仪式”近日在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6-16”周岁是人生中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均在此阶段奠定基础,加强这一阶段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令人堪忧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主题发言中表示,由于农村学龄人口的减少及大规模撤点并校,乡村...[详情]
这两天,音乐、美术考核将会计入江苏中考总分的消息,成为不少家长关注的焦点。 ...[详情]
近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被曝强迫大二学生搬到条件较差的旧宿舍,把好宿舍留给留学生住。...[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