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和酸乳的区别 含乳饮料是以鲜乳或乳粉为主要原料,加入水、糖液、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产品,其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均不得低于1.0%,通常可以在常温下保存较长时间。 乳酸菌饮料是以鲜乳或乳粉为原料,经乳酸菌培养发酵制得乳液,再加入水、糖液等调制而成的产品,按是否经杀菌(即产品内是否含有乳酸菌),可分为活性乳酸菌饮料和非活性乳酸菌饮料,其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0.7%。此类产品中的活性产品必须在冷藏条件下保存,保质期通常较短,非活性产品一般可以在常温下保存较长时间。 酸乳是牛乳经发酵后的乳制品,纯酸乳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2.9%,风味酸乳蛋白质含量不得低...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最新的实验表明,喝苏打水、可乐等含气饮料会加速衰老,而且还可能会诱发心脏和肾的问题。之前已有研究提出,每周两罐这类型软饮料就会诱发骨质疏松、胰腺癌、肌肉萎缩和瘫痪等危险,现在这一研究又给可乐等带气软饮料增加了新的“罪状”。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有气饮料中对健康不利的罪魁祸首是其中添加的磷酸盐,很多软饮料就是靠添加这类物质来增加刺激的口感,这种物质能使皮...[详情]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逾半数青年饮用功能饮料后出现呕吐、胸痛、甚至癫痫等副作用。研究人员建议青少年慎饮功能饮料。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研究人员调查2055名青年饮用功能饮料情况,发现24.7%的青年饮用后心率较快,24.1%入睡困难,18.3%头疼,5.1%出现恶心、呕吐或腹泻症状,3.6%自述胸痛,0.2%的人甚至发生癫痫。另有5%的调查对象出现不良反应后就医。在由《加拿大医学会会刊》刊发的报告中,研究人员说,绝大多数出现不良反应者均未超过日均一至两瓶的建议饮用量上限;功能饮料之所以导致这么多副作用,不能全怪它含有的咖啡因,可能与其他复杂成分相关,“或者关联功能饮料饮用方式,包括配...
近日,关于“牛奶饮料中含有肉毒杆菌”的谣言,在网络上再次被传开,引发家长的恐慌。然而,此谣言在2015年就被央视《焦点访谈》辟谣。专家:市售合格的乳饮料产品理论上不会含有肉毒杆菌。新闻延伸阅读: 肉毒杆菌的全名叫肉毒梭状杆菌(Clostridiumbotulinum,也叫肉毒梭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菌,比如土壤、动物粪便中经常可以见到它,它们可以随着空气中漂浮的灰尘、小...[详情]
现在已经到了板栗飘香的季节,软软糯糯的板栗不少人都爱吃,而且因为板栗特别香甜,经常是一吃起来就停不下嘴。但我需要提醒您的是,千万要适量,别吃太多,这不,武汉市民刘女士就为此付出了“胃出血”的代价。 今年25岁的刘女士特别喜欢吃零食,随着板栗的上市,她每天都要买上一两斤,一边追剧一边吃板栗。不过,一天晚上吃完板栗后,刘女士开始打酸嗝,频繁上厕所,上腹部胀痛难忍。 刘女士专门赶到武...[详情]
白血病与肉毒杆菌其实也没有必然联系。据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血液科周晨燕医生介绍,从她了解的病例当中,儿童白血病是综合因素导致,比如生...[详情]
11月19日中午,合肥一名一岁半男童被家长喂食了一颗板栗,囫囵吞下时不慎被噎住,家人慌忙将男童送至,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抢救。...[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