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 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向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和人工环境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自然界的一些变化也影响环境的质量。如果说人口“爆炸”是人类面临的第一个挑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则是人类面临的第二个挑战。
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是各种污染因素本身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环境污染还受社会评价的影响而具有社会性。它的特点可归纳为: 1)公害性,环境污染不受地区,种族,经济条件的影响,一律受害。 ...[详情]
我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中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9.2%,基本丧失水体使用功能;不少流经城镇的河流沟渠黑臭,重大及敏感突发环境事件中,超过60%涉及水污染,同时,重金属和化学等工业造成的水污染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水环境承载能力,河道水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生态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社会和环境安全。水生态修复及其目的...[详情]
环境污染直接地危害人类,危害较短期;生态破坏间接地危害人类,危害较长期。如何区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下相关的内容吧。...[详情]
海洋污染不仅是中国面临的棘手问题,也是关系着人类生存与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问题,那么中国海洋生态污染及原因有哪些呢?一起随小编来看...[详情]
2018年水污染治理与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宣传图关于召开“2018年水污染治理与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的通知各有关单位:自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以来,我国各级党和政府将环保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7年,环保部进行了全国范围的环保督查和巡视工作,强化了环保问责制。在这一背景下,全国的“三高”废水处理任务非常重,技术需求非常迫切。为更好地推进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生态修复工作,本着“创新技术开发、强化工艺应用、展示样板工程”的理念,在南京召开本届“2018年水污染治理与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会议内容1、污(废)水处理城镇污水...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近日,《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试行)》开始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截止时间为2015年4月20日。公开的意见稿显示,在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中,将邀请公众参与,同时,制定了环境特约监察员和环境保护监督员制度,并要求环保部门为环保组织的公益诉讼提供便利。将确定公众参与环保的原则环保部近日公开了征求意见稿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详情]
生态环境部17日在官方微博通报7月中下旬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未来10天,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大气扩散条件总体较为不利,受高温和紫外辐射增强影响,区域中南部可能出现O₃中度污染过程,个别城市可能出现O₃重度污染。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及长三角、东北、华南、西南、西北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开展7月中下旬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如下...[详情]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表示,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详情]
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遭遇了超强度的开发和利用,区域内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凸现,并逐渐演变成区域可持续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