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碱和龙葵碱安全知识
1、提高身体抗过敏能力 龙葵碱这种物质是一种天然的抗过敏成分,它能抑制人体的过敏反应发生,也能加快身体内抗体生成,平时那些易过敏的人群多吃一些含有龙葵碱和食物对提高身体抗过敏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2、解热止痛 龙葵碱是一种能直接作用于人类神经的药用成分,它能解热止痛,可以让人类神经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龙葵碱也能解热,它能提高神经中枢的功能,促使人类体温恢得正常状态,平时人们出现发热时,让身体吸收一定的龙葵碱就能起到明显降温作用。 3、化痰止咳 龙葵碱对人类的呼吸道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它不但能扩张气管加快痰液排出,还能止咳平喘抑制身体内组胺释放,能让人们的呼吸更加通...
-
龙葵碱是什么毒素
龙葵碱又称龙葵毒素,是由葡萄糖残基和茄啶组成的一种弱碱性糖苷。分子式为C45H73NO15N。不溶于水、乙醚、氯仿,能溶于乙醇,与稀酸共热生成茄啶(C27H43NO)及一些糖类。茄啶能溶于苯和氯仿。 它是一种天然毒素,我们所熟知的龙葵素中毒是食用发芽的土豆,马铃薯中龙葵碱的含量随品种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为0.005%~0.01%,在贮藏过程中含量逐渐增加,马铃薯发芽...[详情]
-
龙葵碱对胎儿影响
孕妇能吃龙葵吗 孕妇应慎吃龙葵。因为龙葵性寒,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孕妇服用龙葵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且龙葵有一定的活血功能,服用之后可能增加流产的风险。因此孕妇应该慎用龙葵。 不过,并没有一些权威的数据表明孕妇服用龙葵后有风险。如果孕妇看到龙葵嘴馋,可以吃上几颗,不过要注意,绝对不能吃不成熟的青龙葵,未成熟的龙葵含有龙葵碱,是有毒性的,不可食用。所以如果孕妇看到青龙葵,最好不要食...[详情]
-
液碱浓度
液态烧碱也就是液碱;主要有:30%,32%,42%含量的离子膜和隔膜液碱,50%离子膜液碱,那么液碱浓度测定范围有哪些呢?一起随小编...[详情]
-
碱面营养
碱面是日常非常常见的一种东西,大家并不陌生,那么碱面营养价值有哪些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详情]
茄碱和龙葵碱安全新闻
“生了女儿怎么办?二胎用碱孕宝。”近日,一幅淘宝网首页的商家广告图片因涉嫌性别歧视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质疑。这条带有歧视元素的文案为何能在淘宝网首页上展示?碱孕宝到底是什么产品?“碱性食品备孕男孩”有没有科学依据?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生女儿怎么了?4月26日,微博上一位认证美妆博主发出淘宝网首页截图,表示“这个真的是,不知怎么说了”。图中的店铺广告上准妈妈摸着孕肚,旁边简单配着两行字:“生了女儿怎么办?二胎用碱孕宝。”其中,“生了女儿”还用红底白字加以突出。4月27日,记者在淘宝上搜索关键词“碱性备孕 男孩”发现,将“碱性”与“生男孩”作为产品噱头的商家不在少数,主打“碱孕宝...
-
校园餐厅用料 含有罂粟碱成分
昨日,记者从省检察院获悉,日前,经淮北市相山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李某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在相山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李某某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缓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通过淮北当地媒体向社会公众道歉,并支付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10倍赔偿金共计4万元等。据了解,这是我省首例判决支持检察机关诉请价款10倍...[详情]
-
16岁少年服用网购“秋水仙碱”身亡
3月16日,常州一名16岁少年王某(化姓),因服用网购的“秋水仙碱”引发严重急性中毒,经医院抢救数天仍不幸身亡。记者了解到,秋水仙碱是一种生物碱,制成的药品常用于治疗急性痛风。毒性较大,王某为何服用“秋水仙碱”,警方仍在调查。不过,这种有毒物品一直存在监管空白,在网上可以随意买到。 少年服用“秋水仙碱”身亡3月12日下午5点多,16岁的王某服用了2克“秋水仙碱”,数小时后出现恶...[详情]
-
-
茄碱和龙葵碱安全产品
汽车密码锁
汽车密码锁是一种包括锁杠、锁体以及控制锁杠开启或锁闭状态的密码部件,锁体内插入U形锁杠由闩舌闭锁,输入密码解除了密码部件的滑动板对凸轮限制,在外壳中转动的旋钮可转动密码部件中的凸轮,凸轮转动转动轴,转动轴又带动闩舌从锁杠中退出,...[详情]
周边产品
安检门
安检门(Walk through metal detector)是一种检测人员有无携带金属物品的探...[详情]
救生绳
救生绳是上端固定悬挂,供人们手握进行滑降的绳子。救生绳主要用作消防员个人携带的一种救人或自救工具,...[详情]
与茄碱和龙葵碱相关的文章
废酸废碱属于固体废弃物的危险物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危害很大。那么,究竟什么是废酸废碱?怎样处理废酸废碱呢?...[详情]
机械制造企业的化学品烧伤主要包括被强酸烧伤和被强碱烧伤。而在被强碱灼伤后,我们要学会及时急救方法,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下面佰佰安全网小编就介绍一下有关碱灼伤急救方法的意外伤害急救小知识。什么是碱灼伤? 碱烧伤是常见的化学性烧伤,碱类物质包括钾、钠、钙、镁的氢氧化物以及碳酸氢钠、氟化物等。由于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因此,临床上碱烧伤也较为常见。一般常见致...[详情]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