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臭氧科学的定义是:臭氧(O3)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略带有淡蓝色的气体,在大气层中,氧分子因高能量的辐射而分解为氧原子(O),而氧原子与另一氧分子结合,即生成臭氧.臭氧又会与氧原子,氯或其他游离性物质反应而分解消失,由於这种反覆不断的生成和消失,乃能使臭氧含量维持在一定的均衡状态,而大气中约有90%的臭氧存在於离地面15到50公里之间的区域,也就是平流层(Stratosphere),在平流层的较低层,即离地面20到30公里处,为臭氧浓度最高之区域,是为臭氧层(Ozo·e Layer),臭氧层具有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线,以屏蔽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线侵害之功能。 在...
臭氧空洞形成原因的解释有三种,即大气化学过程解释,太阳活动影响和人类活动影响。 一、大气化学规程解释。 大气化学过程解释,认为臭氧层中可以产生某种大气化学反应,将3个氧原子含量的臭氧(O3)分解为分子氧(O2)和原子氧(O),从而破坏了臭氧层。 二、太阳活动影响解释。 太阳活动影响解释,认为当太阳活动峰年(即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期)前后,宇宙射线明显增强,促使双电子氮化物...[详情]
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人用医用酒精来擦洗伤口,以达到灭菌消毒的目的。那么75%医用酒精会自燃吗?今天佰佰安全网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详情]
北京8月7日电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信息显示,2017年,全国臭氧超标率明显增加,峰值浓度出现明显抬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高级工程师孟晓艳接受《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采访时说,从2013年以来,三大重点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京津冀和长三角臭氧浓度有显著的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2017年上升最为显著;珠三角在2013年至2016年的前5个月的臭氧污染总体平稳,但2017年有大幅上升。今年前5个月,全国338城市臭氧日最大8小时浓度同比上升的主要是南方城市,但北方多个城市也出现臭氧浓度大幅上升现象。孟晓艳说,从污染物浓度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贡献量的影响来看,2017年...
环保部发布消息,受持续高温影响,7月17日—19日,华北、东北和西北多地出现了臭氧污染。而在北京,臭氧污染持续的时间尤其长。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数据,从7月1日开始至今,北京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均是臭氧。而“臭氧爆表”,也成了朋友圈刷屏的新关键词。污染物二次生成低空臭氧臭氧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又与周围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作为强氧化剂,臭氧会强烈刺激人...[详情]
生态环境部5月15日召开发布会。会上介绍,从6月份开始,将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为重点,指导部分城市治理臭氧。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近年来,臭氧污染问题凸显,已经成为影响全国夏季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挥发性有机物则是形成臭氧及细颗粒物的重要前体物。为保障夏季臭氧防治各项任务措施落地见效,生态环境部拟于5月中下旬,对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5个省的...[详情]
BIO-CHINA 2018中国国际生物医用材料大会暨博览会 会议时间:2018-09-21 08:00至 2018-09-22 ...[详情]
中德两国研究人员21日说,他们破解了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最主要组分硫酸盐的形成之谜,发现在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