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摸清辖区情况,充实基础数据,做到“底数清”消防官兵应有组织有计划的对辖区内古建筑涉及的所有道路、水源及内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火灾处置资料,对单位消防组织、消火栓构件、管网水压、灭火器数量、消防水池等进行检查,及时清理堵塞的消防通道,为灭火行动创造条件。大力开展古建筑单位 “六熟悉”活动,掌握建筑结构、耐火等级、火灾危险性、火势蔓延的一般途径、方向等,为扑救火灾奠定坚实的基。 (二)科学制定预案,加强联合演练,做到“程序明” 文物古建筑群大多远离城市,在制作预案时,要着眼于“从火灾最大面积、最大难度和最不利的情况”,一是在力量调集上,要以当地乡镇、村寨...
1、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古建筑单位应根据我国《消防法》的有关要求,高度重视防火和灭火工作。 2、运用技术手段。预防火灾的技术手段,主要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这些技术手段,可以随时观察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情况,及时发现火灾,及时扑灭初起火灾,是保护古建筑行之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3、制定可行预案并加强实战演练。预案制定的重点是,在火灾情况下如何...[详情]
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那么旅游景区古建筑起火的原因...[详情]
5月23日6时42分,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海淀区颐和园万寿山阙毕台附近起火。指挥中心立即调派颐和园中队赶赴现场扑救。经核实,着火建筑为平房,砖木结构,属于文物附属建筑。现该房间用来存放保洁工具等杂物。过火面积3平方米,无人员伤亡,火灾原因及损失正在调查中。近年来,公共场所重大火灾事故时有发生。那么当我们在公共聚集场所遇到火灾时,应该如何自救?下面佰佰安全网就来给你介绍下相关的生活安全小知识。公共场所指什么? 公共场所是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所的总称。公众是指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民族或国籍、不同健康状况、不同人际从属关系的个体组成的流动人群。公共场所是提供公众进行工作...
6月21日9时许,嘉兴港区乍浦镇乍王路249号发生火灾,接警后,港区公安和消防部门迅速到场处置,独山港中队、平湖中队、海盐中队、嘉北中队、经开中队立即赶往现场增援。现场搜救出一名被困人员,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死者为23岁女性,户籍浙江嘉兴平湖独山港镇。着火建筑物为4层砖混结构,局部5层,建筑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该建筑1层为电瓶车商店和超市,2层以上为服饰厂房仓库,起火部...[详情]
公共场所文物建筑是对历史的传承。据了解,目前北京近一半文物建筑存在安全隐患,但同时又面临旧城保护资金欠缺的问题。北京市人大执法检查组认为,名城保护纳入“城市总规”。 实施10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迎来首次“体检”。7月24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其中曝出本市保护古城方面的诸多问题...[详情]
其实不然。这是近日,杭州海关工作人员在安检过程中,从一位乘客身上查获的东西。昨天上午,记者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4号航站楼看到了这些文物...[详情]
2015年5月25日晚,河南鲁山县琴台办事处辖区一老年公寓的宿舍发生火灾。目前,大火已造成38人死亡、4人轻伤、2人重伤,伤者已送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