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破坏比环境污染更为严重。后者可能导致前者。污染是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而破坏则可理解成是指某一种资源的不可恢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臭氧空洞等,治理难度很大。 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或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响。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
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的现象。在其潜伏期,往往不易被察觉,如森林减少、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枯竭、气候异常、生态平衡失调等。一旦形成,则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难以恢复。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详情]
生态破坏: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的现象。在其潜伏期,往往不易被察觉,如森林减少、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枯竭、气候异常、生态平衡失调等。一旦形成,则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难以恢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异同? 环境污染直接地危害人类,危害较短期;生态破坏间接地危害人类,危害较长期。环境污染强调有害要素超量。生态破坏强调平衡被打破。 根据这样...[详情]
2018年水污染治理与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宣传图关于召开“2018年水污染治理与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的通知各有关单位:自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以来,我国各级党和政府将环保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7年,环保部进行了全国范围的环保督查和巡视工作,强化了环保问责制。在这一背景下,全国的“三高”废水处理任务非常重,技术需求非常迫切。为更好地推进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生态修复工作,本着“创新技术开发、强化工艺应用、展示样板工程”的理念,在南京召开本届“2018年水污染治理与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会议内容1、污(废)水处理城镇污水...
6月26日,广州海事法院公开宣判中山市检察院支持该市海洋与渔业局起诉的彭伟权等人污染海洋环境责任纠纷民事公益诉讼一案。依法判决彭伟权等4人连带赔偿生态修复费、环境功能损失费及鉴定评估费等事务费用共计782万余元,袁茂胜在74万余元范围内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上述款项上交国库,用于修复被损害的生态环境。据悉,该案是2017年7月1日民诉法修改施行后,全国首例检察机关支持提起诉讼的污染...[详情]
通过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持续改善。在生态环境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兼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表示,我国水生态破坏以及河湖断流干涸等情况目前依然较为普遍。2020年将更注重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鱼和谐”成为“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追求的目标任务。 打通水里岸上,实现重要水功能区监测“四个全覆盖” 张波说,...[详情]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关于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的指导意见》,鼓励举报人依法实名举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鼓励企业内部知情人员举...[详情]
2018医疗健康云生态大会 会议时间:2018-06-08 08:00至 2018-06-08 18:00结束 会议地点: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