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患病风险更高: 有乳腺癌家族史。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5%~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特别是在母亲或姐妹中,如有患乳腺癌的,那么这个家族就属于高危人群,患病风险比普通人群增加2~3倍。 初潮早,停经晚。初次月经在12岁以前,停经在55岁以后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他们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1~2倍,因为乳腺受雌激素作用的时间过长,容易引发乳腺癌。 单身、晚育、未哺乳。未生育或35岁以后才生育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比30岁前生育的女性要高。目前,医学界确定的发生乳腺癌最明确的危险因素之一就是未生育妇女,这是...
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不良情绪多,极易造成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力下降,危害乳腺健康,40多岁成了乳腺癌高发的第一个年龄段。 一般都认为自己早已绝经,乳腺也萎缩了,不会再得乳腺癌,其实不然。这一年龄段的妇女不仅可能出现乳腺癌,而且会因长期忽视乳腺检查而贻误病情。临床资料显示,女性51岁到60岁年龄段是乳腺癌发病的第二个高峰。 乳腺癌患者的增多,与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详情]
乳腺癌不但易复发,而且还容易出现转移的现象,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是由肿瘤本身特性决定的,肿瘤恶性程度高、生长速度快,只要病人免疫力低下,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危险性就存在。第二,是跟治疗方法有关:单纯手术、放化疗治疗往往给病人身体造成损伤,即便肿瘤得到一定控制,但由于治疗造成了患者免疫力下降,也就为复发和转移埋下隐患。第三,是肿瘤患者在康复期里没有进行巩固性治疗:医院常规治疗后,...[详情]
许多职场女性为了工作推迟生育年龄,或即使生育也放弃母乳喂养。那么母乳喂养预防乳腺癌吗?...[详情]
中国浙江大学医学院董辰方教授课题组最新发现,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唑来膦酸”,能有效抑制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扩散和转移,有望成为治疗这种恶性肿瘤的靶向药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实验医学杂志》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的数据显示,乳腺癌已成为全世界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乳腺癌的四种临床亚型中,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侵袭性很强,且肿瘤细胞缺少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这些治疗靶点,预后效果比其他乳腺癌亚型差。董辰方课题组通过对5000多个乳腺癌病例分析后发现,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细胞中,一种代谢酶“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8”(UGT8)异常活跃,并可产生大量硫苷脂,而硫苷...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 2015年8月,张女士因患乳腺癌在吉林省某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医院为其注射化疗药物后,患者腕关节上出现红肿等不适症状。出院后,症状未见好转。后张女士又入住该医院其他科室,经院方皮瓣治疗,患者手背部红肿症状仍未痊愈,且出现皮肤隆起等后遗症……近日,...[详情]
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近日发布最新报告称,他们估计,全世界罹患癌症的人数在“迅速增长”,仅2018年一年就新增1810万病例,死亡人数高达960万。到本世纪末,癌症将成为全球头号“杀手”,也是阻碍人类预期寿命延长的最大“拦路虎”。报告显示,癌症病例数量增加有多种原因,如全球人口增加、老龄化加剧等。亚洲是癌症重灾区,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直肠癌则是罹患人数...[详情]
发现乳房有肿块,很多女性或许会惊慌失措,上医院找医生确诊、治疗。但重庆潼南59岁的袁女士发现肿块继续长大后,竟用草药包敷治疗,结果导...[详情]
朱女士是邵逸夫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胡文献副主任医师的一个患者,做了手术、化疗,刚出院不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