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土壤受到污染后,使用土壤修复技术可以恢复土地的功能。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可以修复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通过土壤修复可以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根本上说,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原理就...
针对土壤有机污染物,土壤修复技术可以分为原位修复技术与异位修复技术,相对来说原位修复技术更为经济,异位修复技术的环境风险较低、处理效果较易控制。原位修复技术包括原位热处理技术、土壤蒸汽抽提或地下水曝气技术、原位玻璃化技术、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以及植物修复技术等;异位修复技术包括高温焚烧技术、水泥窑共处置技术、低温热脱附技术、异位生物修复技术等。 具体的修复方法应该考虑以下因素:...[详情]
正在举办的“2017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的一个展板吸引了众多观众。他们疑惑而又期待着什么,京津冀土壤污染到底怎么样?有没有解决的办法?谁来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到北京市科委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试点项目《加速京津冀土壤治理研发与成果转化应用的创新服务模式建设》里探秘去。事实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于2015年4月30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其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率先突破的领域,从此京津冀生态保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同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于2016年5月28日由国务院印发,正式开始了土壤修复治理的漫漫之路。在这一大背景下,京津...
水是生命之源,但是我国水污染依然严重。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日前指出,“我国当前面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多方面问题,水环境修复将是今后治理的重点。治水是系统工程,涵盖供水、防治水污染、保持水生态、发展水产业等多个层面,必须多管齐下、齐抓共管。”他是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会的“水安全与土壤污染”分论坛上做这一表示的。近年来,水污染治理、水安全已经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为何治...[详情]
今年7月,新闻透视曾经报道过“松江一片清拆土地,土壤遭严重污染、散发恶臭”的消息。环保部门现场检测后发现,这片区域的地表水污染物已超标一千多倍,但因证据有限,一时间还无法锁定肇事者。而在经过两个多月缜密侦查后,最近,给土壤下毒的元凶,开始浮出水面。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八字桥村竹亭南路旁的这片被1500平方米的白色大棚完全盖住的地方,就是曾经被污染的清拆空地。如今,站在大棚外已经闻...[详情]
华北污水渗坑,引起环保部和相关地方的高度重视。...[详情]
2015年6月4日,环保部通报了《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中提出,去年仅有16个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而大气、土壤污染状况...[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