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发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母乳中 -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活性高,使婴儿胆红素在肠道中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当新生儿开奶迟,摄入量不足,肠蠕动减少时, -葡萄糖醛酸苷酶在肠道中分解结合胆红素,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后者易被小肠重吸收进入血循环,加重黄疸。 早发型黄疸的特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易被忽视,因黄疸出现时间及高峰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似,即在出生后2~3天出现,并于第4~6天最明显,然后在两周内消退,但胆红素的最高值超过生理性黄疸。 晚发型黄疸的特点:通常所称母乳性黄疸一般均指此型。出现时间较晚,常紧接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它可以是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致脑损伤。新生儿出生以后由原来通过胎盘的供应氧气到出生后通过呼吸满足身体对氧的需求,因此不需要胎儿时期大量携带氧气的红血球了,于是大量的红血球被破坏,造成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大量生成,这些胆红素一部分通过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通过肠道细菌的作用还原为尿胆原和粪胆原排通过尿和大便...[详情]
“母乳性黄疸有哪些预防措施”,很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接下来就跟随佰佰安全网一起来详细了解下这方面的知识吧。...[详情]
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后,备受关注的民法总则草案8日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作为民法典的开篇之作,民法总则涉及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下面这七个人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一起来了解一下其重要性。问题1:出手救人造成损害要不要赔偿?“路见不平一声吼,紧急关头显身手”。但见义勇为者受了损害,责任谁来负?紧急救助时不慎给受助人造成伤害,是否还要承担民事责任?“为匡正社会风气,鼓励见义勇为的行为,草案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在向大会作关于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时说。草案同时规定,救助人因重大过失造成...
每个孩子的到来都给这个家庭带来很大的快乐,可是如果孩子发生了疾病,做家长的是很担心的,比如说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很多的父母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黄疸这种疾病在初期是比较好治疗的,所以一旦发现有这种疾病请及时治疗。相关数据显示,黄疸发生于出生后1周内,发生率足月儿为60%,早产儿为80%。但你可知,黄疸也会要命。重庆璧山张女士刚出生10天的女儿苗苗(化名),因新生儿黄疸导致了严重的大...[详情]
自7月23日凌晨起,一则实名举报知名公益人、亿友公益发起人雷闯性侵女性的微信公号文章在公益圈内刷屏。文章作者称,2015年7月亿友公益组织的“益行去北京”徒步活动中,她在宾馆房内遭到雷闯性侵。事后,她从朋友口中得知,雷闯曾以相似手法对多名女实习生和志愿者实施性侵,遂决定实名举报。23日中午,雷闯在其朋友圈内发布声明,承认网传文章中的事实并对当事人致歉,“虽然有一些前因后果,但是...[详情]
端午节期间,一场不期而至的停电,让冰箱里50多袋母乳解冻变质。遭此尴尬的成都妈妈李熙熙继而困惑起来:如果将多余的母乳卖掉,是否合法?...[详情]
每年8月1日至7日是世界母乳喂养周。国家卫生计生委1日公布调查数字显示,我国母乳喂养率逐步提高,超过半数的6个月内婴儿实现了纯母乳喂...[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