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安全问题的产生 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网络安全作出不同的解释。一般意义上,网络安全是指信息安全和控制安全两部分。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信息安全定义为“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控制安全则指身份认证、不可否认性、授权和访问控制。 互联网与生俱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分散性特征使人类所憧憬的信息共享、开放、灵活和快速等需求得到满足。网络环境为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信息服务创造了理想空间,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巨大推动力。然而,正是由于互联网的上述特性,产生了许多安全问题: a)信息泄漏、信息污染、信息不易受控。例如,资源未授权侵用、未授权...
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上,国内首份儿童网络安全研究报告出炉。报告由广州市少年宫牵头,联合全国18个主要城市青少年宫,对20000多名3~14岁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网络隐私 儿童缺意识 该报告指出,如今儿童数字化成长出现明显的低龄化倾向,早在幼儿园时期(3~6岁),手机接触率为91.8%,平板电脑的接触率为83.4%,电脑的接触率为80.6%。 ...[详情]
网络安全的隐患有哪些?迄今为止没有一款软件是牢不可摧的,各种系统总会有大大小小的安全漏洞,应当及时修补这些漏洞,并对系统做好尽可能安...[详情]
网络安全的特征是什么,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详情]
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这是我国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明确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打击网络诈骗。该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据了解,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先后经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三次审议。2015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网络安全法草案进行了首次审议。今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对网络安全法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此次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又进行了第三次审议。11月7日,会议以154票赞成、1票弃权,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杨合庆在当日举...
从初审就备受关注的网络安全法昨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以154票赞成、1票弃权,表决通过。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国际上认为法条当中一些强制性规定会限制国外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的担忧,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安全协调局局长赵泽良做出了回应。他说:“网络安全法不是要限制国外的技术、产品,也不是要搞贸易壁垒。”“网络安全法是中国网络安全首部综合性、框架性的法律,这部法...[详情]
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今起实施,对个人使用网络实名制等方面做出规定。昨日,市委宣传部、市网信办、市网警支队联合在吉大免税商场举办宣传活动,接受市民咨询。珠海网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部法律的实施,对保护市民网上个人信息以及规范网上言行等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配图珠海网警相关负责人表示,《网络安全法》实施后,从立法层面规定了个人使用网络服务必须实名,网络服务提供商在提供...[详情]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昨日正式发布,要求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详情]
作为普通网民,我们最讨厌的还是黄色的,最无聊的还是段子,最痛恨的是虚假信息,最反感的是飘出来的广告窗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