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账号注册时身份证号码泄漏有以下的方法: 1. 收集证据。在身份证号泄露之后,这时候要留心,记下对方的电话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可能这些信息很琐碎,但是一旦收集好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自己维权,而且还可能帮助更多的人。 2. 律师起诉。如果个人身份证号的信息丢失,而且知道怎么丢失的或者是有很多线索,那么就可以向专业的律师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律师给予肯定的答复,就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3. 报案。个人身份证号信息一旦泄露,应该报警。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来也是可以备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起处理。这样不仅可以维护...
目前注册新浪微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新浪邮箱账号,此时注册新浪微博需要填写注册邮箱、密码、昵称、性别、所在地、姓名、身份证号等相关信息,其中学校为选填,而姓名和身份证号为实名制的强制要求,这里实行的是“后台实名,前台自愿”,一经填写注册后信息不可更改,一个身份证号可注册多个微博账号。如果已有新浪邮箱账号则可直接登录新浪微博,登录后会要求用户填写昵称、性别、所在地、手机号等相...[详情]
12月11日起,先后报道了西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常州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网站在教育部清理令超过最后时限之后,依然存在公示信息泄露学生或教师个人隐私的情况。早在11月21日,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已督促部分学校进行整改,并发布了《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第9号预警: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资助工作者要“拧紧这根弦”》。十天后,12月1日,为进一步规范学生资助公示工作,切实保护好受助学生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教育部再次印发紧急通知,要求全面清理和规范学生资助公示信息,并还强调将对各地、各校学生资助信息公示情况进行抽查,如发现有关部门或学校仍存在公示学生个人敏感信息问题,将严肃追...
近些年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扫二维码 免费送礼品!”的活动,横幅拉在桌子前,招揽过往市民扫码下载软件赢取礼品。随手一扫就有礼品,这事挺美,但是不可能的,对方会不断提醒你下载后需要填入本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本人实名注册的手机号码成功注册后才能获得礼品。目前,正规商家推出的扫二维码送礼活动,其最终目的在于关注微信号、提高市民关注度,但这种在街头扫码需输入身份证、银行卡号注册的,...[详情]
在一些网站的搜索栏中,输入自己的名字,页面竟会显示你的身份信息,包括手机号、家庭地址、公司职位等。现代快报记者调查发现,这样的网站不少,只要支付数千元,还可以查到开房记录。如何避免自己的信息在网络上“裸奔”?警方提醒市民,不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上,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记者调查“查开房”网站不论大小酒店,只要开房就能查到2013年10月,一份容量1.7G的“2...[详情]
用来奖励特别优秀学生的国家奖学金,在江苏、广西、陕西一些高校进行名单公示时出现了隐私信息泄露现象。...[详情]
近期,记者连续报道了全国各地多所高校官网公示信息中存在泄露个人隐私的情况。报道刊发后,相关高校迅速进行了整改。...[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