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建立科学的基于微信的舆情监测体系,实现对微信舆情的实时掌握。从技术上讲,对于微信的舆情监测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如可以从内容上监测,通用应用网络舆情监测工具,在监测范围涵盖所有公共账号,以保证扩大监测面,增加监测量;从终端上监测,可以“以点带面”,招募不同职业、年龄、地区的志愿者从线下收集微,构建对全社会的微信热点问题的监测体系。 2、应建立起社会公共讨论的社会结构,使“看不见的舆论”重新看得见。微信纵然使舆论成为看不见的意见,但也正是这种私密性的通道使得其在影响公共事务方面存在局限性,其公共组织和协商的效能因其用户彼此隔离而降低。而在这一点上,微博、博客显然更具公共影...
1、食品谣言之所以能在微信上广为流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招”的大多是中老年人。由于中老年人尤其在意健康问题,而且他们的媒介素养和科学判断能力不足,很容易相信食品谣言。 2、食品谣言通过大量的图片呈现恶劣的加工生产环境和肮脏的原料,声称不当的食用习惯将引发严重疾病,夸大某些食品的保健养生效果,标题往往会打上“死亡”、“疾病”等致命关键词方便传播,而且往往通过以成功人士为目标...[详情]
朋友圈的养生谣言有下面几点: 1、儿童牛奶饮品含肉毒杆菌可致白血病 谣言内容:“紧急通知:妇幼保健院通知现在得白血病的小孩越来越多。妇幼保健院提示您请不要给孩子喝爽歪歪和有添加剂的牛奶饮料,告诉家里有小孩的朋友,旺仔牛奶、可口可乐、爽歪歪、娃哈哈AD钙奶、未来星、QQ星、美汁源果粒奶优菠萝味的,都含有肉毒杆菌。现在紧急召回有孩子的都转下,没有孩子的也请友情转转,大家行动起...[详情]
你们在闲暇时间经常会打开微信,然后打开朋友圈,在里面刷着一条一条的内容来进行娱乐和消遣,但是在朋友圈里有很多的养生谣言,一起来了解一...[详情]
朋友圈是人们网络交流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朋友圈内竟然出现了很多的谣言,那么朋友圈致癌谣言有哪些呢?小编在文中为您介绍。...[详情]
邹女士来自咸阳,今年二十二岁,世界杯开幕当天她赴朋友之约来西安看球。她说,“世界杯当天我想去碰下运气 然后花了五百块钱买了五注体育彩票 俄罗斯对沙特的比赛,我分别买了一个2比0、3比0、4比0、5比0,还有个平局的。” 让她没想到的是,她竟然中了大奖。 抑制不住自己的内心的狂喜,半夜一点十二分,小邹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中奖的彩票,并配上了文字。第二天小邹来到当时自己购买彩票的彩票店兑奖,可到了店里竟被告知彩票奖金已经被人兑走了... 彩票店的老板说,当时小邹是在他这里买的票,买了一百块钱投注的5比0,中了4000块钱,但奖金并不是她兑走的,而是在别的店兑走的。 看到的这样的情况...
2019年6月1日,长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南关大队接到网友举报,称在5月23日下午,其朋友圈的一位老师因违法停车被罚后发布朋友圈泄愤,言语中有辱骂警察的字样。 经南关分局幸福派出所查证,在网络上辱骂交警的当事人真实姓名为李某,6月1日下午,民警在火车站将其抓获,并予以行政拘留7天的治安处罚。执法权威不容挑战,执法形象不容践踏!公安机关在此严正声明,绝不允许任何人亵渎执法权威,...[详情]
刘某在微信朋友圈声称“办驾照,人不用来,一周拿证”,其实是骗人的。近日,经同安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刘某因诈骗罪被同安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三千元。从去年11月起,刘某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代办驾驶证的信息。一个月后,第一个受害人上钩了。他叫小斌(化名),他让刘某代办驾照,刘某收了2000元定金,之后通过一个网友办了一本假驾照,并将假驾照的照片发给小斌,说付完尾款才能寄出。...[详情]
一个奶娃娃突然从十多米高的三楼窗户里爬出来,双手吊在窗沿上,眼看着马上就要掉下来了。...[详情]
市民刘先生被成功忽悠进了一款面膜的营销团队。他本想着靠在朋友圈卖面膜月收入过万,谁知最后面膜积压又退货无门,一万多元的代理费打了水漂...[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