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在热带丛林中行走要穿长裤,将袜筒套在裤腿外面,以防水蛭钻附人体。行进中,应经常注意查看有无蚂蟥爬到脚上。如在鞋面上涂些肥皂、防蚊油,可以防止蚂蟥上爬。涂一次的有效时间约四到八小时左右。此外,蚂蟥对生蒜的气味也不敢靠近,将大蒜汁涂抹在鞋袜和裤脚,也能起到驱避蚂蟥的功效。 第二:宿营的地方应选择在比较干燥、草不多的地方,不要在湖边、河边或溪边宿营。 第三:休息时经常检查身上有无水蛭叮咬,如有水蛭应及时除去。第四:经过有水蛭的河流、溪沟时,应扎紧裤腿,上岸后应检查是否附有水蛭。第五:尽量喝开水,不喝有寄生水蛭的水。细小的幼水蛭不易发现,喝进后会在呼吸道、食道、尿道等处寄...
炎炎夏日,到水畅游一番那是相当凉快的。通过游泳来避暑降温虽然不错,但这防范措施可得做好了,尤其是到一些水质复杂的江河里游泳,更是要格外当心。近日,广西柳州市一名8岁的小女孩,下河游泳后就出现了下体流血不止的情况,出血原因着实吓人。 8日下午,家住柳州的8岁女孩小韦,在村子周边小河游泳。游泳时小韦只穿了条短裤,回家后小韦下体流血不止。到医院检才查发现,竟然是蚂蝗钻入下体导致的大出血。经过医生紧急救治,小韦的出血才得以止住。小韦的遭遇听起来挺吓人,不过却不是个案。实际上,每年夏天都有不少下河游泳被蚂蝗叮咬的事件发生。 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有咬过啊,就是说都带回家了,然后是家长发...
常见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寨卡病毒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虫、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入秋以来雨水频发,“秋蚊子”有所增多,正所谓夏天蚊子多,秋季蚊子毒,不少患者因为被蚊虫叮咬后抓挠受到感染,导致真菌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和湿疹等常见...[详情]
蜱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蜱可传播多种疾...[详情]
2015年5月26日晚,家住山西运城的张先生当晚值班被蚊子叮咬面部,他在上班不久后随即发现,自己的面部开始肿胀越发严重,唯恐危及到人...[详情]
现在,已是春笋盛产的时间,金华永康市方岩镇后山头村应女士,因上山挖笋,意外被虫子叮咬。...[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