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红检验氯水安全知识
氯气(CL2)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相对密度为1.47,在其压强为1.013×10^5帕时,冷却到-34.6℃变成液氯,继续冷却到-101℃变成固态氯。氯气有毒,具有剧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粘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的氯气会中毒致死。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爆炸,本身虽不燃但有助燃性。 如何检验氯气泄漏? 实际上,在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泄露时通常用蘸有氨水的布,当有氯气泄露时,氯气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白烟.Cl2+NH3=N2+NH4Cl(未配平)。
-
如何检验水里农药
其中有机磷农药是使用量较多的,对于有机磷农药检测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其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中农药检测的测定中。实验原理:用有机试剂萃取水中可能残留的有机磷农药,用GCMS进行测定,以保留时间和标准质谱图比对进行定性,以各物质定量离子峰面积以及外标法进行定量。在国标GB3838-2002中,对有机磷的限量分别是:对硫磷3ug/L,甲基对硫磷2 ug/L,马拉...[详情]
-
怎样检验镍中毒
怎样检验镍中毒?小编分析如下: 镍中毒主要系吸入镍及其盐类的粉尘引起,临床表现为呼吸系统刺激症状及皮肤损害。工业上镍用于制作各种镍合金、器皿和材料等,长期接触镍工人除有中毒机会外,其癌发生的危险度增加。根据职业史、生产环境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参考尿镍或血镍测定的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病因,才能诊断。 检验镍中毒应该依据其中毒症状。轻度中毒有头昏、头痛、乏力、嗜睡、胸闷、...[详情]
-
毒校服如何检验
现在很多人对学校新发的校服都持有怀疑态度,毒校服如何检验?佰佰安全网知识库中有非常多的相关专业介绍。...[详情]
-
绿色大米检验标准
大米是人类的主食之一,是我们餐桌上常吃的一种食物。近年来绿色大米以无毒无害、营养丰富倍受人们的喜爱,那么什么是绿色大米呢,检验标准是...[详情]
品红检验氯水安全新闻
2018年11月27日,经高速交警五支队秩序科通过查辑布控系统预警号牌为晋BX号牌的别克轿车存在非法营运的违法行为、号牌为晋B号牌的大众小型轿车存在逾期未检验的违法行为。高速交警五支队三大队民警接到预警后,立即进行拦截,但晋BX号车辆加速冲过拦截点,民警一路跟随该车辆并使用喊话器要求其靠边停车接受检查,该车拒不停车且继续加速行驶。经过部署,高速交警五支队三、四大队联合进行拦截,最后在二广高速657公里、660公里处分别将两车成功拦截,并将其带至忻州高速口处理。经调查发现:晋BX号牌车辆核载7人,实载8人存在超员的违法行为同时存在非法营运的违法行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驾驶员马...
-
问题电缆事件警示检验检测行业改革需要提速
此前有媒体报道,西安地铁三号线问题电缆供应商“奥凯”公司曾出示质检报告自证合格,而该检测报告系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近日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去年7月确实对陕西“奥凯”电缆公司送检的4根电缆样品进行过检测,结论为所测项目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经对检测全过程进行核查,确认此前对样本的检测合法合规。声明中同时表示,检测机构仅对送检来样负责。作为“国...[详情]
-
媒体:“茶杯风波”暴露台食品安全检验漏洞
最近一个月台湾饮料业“茶杯风波”不断。多家知名连锁茶饮店“英国蓝”被验出茶叶残留农药超标。对此,香港《大公报》13日评论表示,虽然这次出问题的主要是茶叶,但岛内近年茶饮店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各式现点现做的茶饮料已成为台湾民众喜爱的消闲饮品,如今被验出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农药,震惊全岛,舆论哗然。看来,台湾食品安全机制仍有不少漏洞,亟需补遗。文章称,尤其其中一些茶饮店在香港和大...[详情]
-
-
品红检验氯水安全产品
电动平衡车
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摄位车等。市场上主要有独轮和双轮两类,是现代人用来作为代步工具、休闲娱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的产物。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Dynamic Stabilization)的基本...[详情]
周边产品
汽车变速箱油
汽车变速箱油是指在汽车变速系统中,用于保持排档系统润滑清洁的油类用品,能起到保证变速箱正常工作并延...[详情]
手推轮椅
手推轮椅,供行动困难的残疾人、病人及年老体弱者做代步工具。分为方便携带式轮椅、可折叠式轮椅、可全躺...[详情]
与品红检验氯水相关的文章
化妆品已经成为爱美MM每天都在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由于它是连续地、直接地与皮肤接触,并长时间停留在皮肤、面部、毛发等部位上,因此化妆品的...[详情]
你涂抹在脸上的护肤品是安全的么?每天使用的东西里面有没有有害物质?化妆品安全问题已经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到底如何判断这些是否安全,跟着佰佰安全网小编一起来学习下化妆品安全小知识吧。什么是化妆品 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详情]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