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多数安卓应用掌握着用户隐私,其中,设备信息、用户位置和WiFi权限这三项隐私内容位居前三。比如生活购物类应用则会读取位置信息;影音图像类应用需读取位置、发送短信;位置和短信类权限是游戏类APP获取的重要权限;阅读类应用为实现付费获取发送短信权限。而社交通讯类应用因自身特点所需的权限较为丰富,其中设备信息、位置和录音权限是社交通讯类应用获取最多的三大权限。就是说,你在哪里,做什么,这些APP都能知道。 而DCCI的调查显示,在安卓手机用户中,安装了手机安全软件的用户已高达88.1%。其中约50%的用户从未使用过安全软件的“隐私保护”和“隐私行为监控”功能保护隐私,用...
1、收集证据线索。在信息泄露之后,很容易收到各种各种的邮件,接到天南海北的电话。这时候要留心,记下对方的电话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可能这些信息很琐碎,但是一旦收集好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自己维权,而且还可能帮助更多的人。 2、向相关部门报案。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详情]
一般的故意泄露他人隐私的量刑具体如下: 一、原则上,只是故意泄露他人隐私的,不构成犯罪,这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属于民事法律的调整范畴。 二、侮辱罪,《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三、侮辱他人的行为,只有达到情节严重的,才以犯罪论处。 故意泄露他人隐私属于民事侵权行...[详情]
手机短信是不是会泄漏个人隐私呢?小编认为,如果您的手机没有过不安全行为,手机短信是不会泄露个人隐私的。...[详情]
一方面是尽可能为手机安装专门的杀毒软件,另一方面是在使用蓝牙、GPRS、CDMA1X等无线功能进行文件传输时要注意不要轻易下载文件名...[详情]
不得不承认,随着安防设备不断更新,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达,相关部门通过安装密集的“电子眼”,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犯罪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也约束了市民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不过,有的市民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视频监控安装不能太随意,有时候可能会侵犯到个人的隐私权。 “电子眼”安装不能太随意 近日,市民张小姐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一次,张小姐在某商场选购了一件衣服后,到收银台使用银行卡刷卡消费。但她无意间抬头一看时,吃惊不小。原来,张小姐看到在她的头顶上方稍后有一个球状的电子摄像头正对着她刷卡的部位,张小姐不禁产生疑问:“自己刚刚输入的密码会不会被摄像头拍了下来?”对此,张小姐表示,如此随...
近日,航旅类App航旅纵横因其选座功能中的“虚拟客舱功能”一事,引起公众对隐私问题的担忧。据了解,该功能可以查看同舱乘客的历史飞行地点及频率。今日(6月12日),航旅纵横于发表声明称,已将虚拟个人主页设为默认关闭状态。此前,航旅纵横在新版本中加入了“虚拟客舱功能”,用户在选座时可以查看同机乘客的主页信息,包括个人标签、飞行热力图等,还可以点击个人页面的“私聊”按钮与对方私聊,...[详情]
妻子宾利车被装“跟踪器”,并遭陌生车辆尾随。丈夫发现后反追踪,发现跟踪妻子的陌生人有绑架嫌疑。于是集合多辆车趁机将其撞停,最终被警方抓获。上个月底,家住北京星河湾的木先生得知,他的妻子连续几天被人跟踪。10月30日,木先生使用反跟踪,趁着早高峰霄云路拥堵时,将对方撞停,报警并将跟踪者交给警方。据木先生称,警方还在跟踪的车辆内发现手铐、脚镣等物品,以及记录有同一小区数十车辆行踪信...[详情]
据报道,上海徐汇区玉兰花苑小区业主怀疑,物业强制推行门禁卡绑定银行卡,侵犯了业主的选择权,同时业主担心会泄漏自己的隐私。对此居委会表...[详情]
2015年7月22日,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论坛在京召开。其中,发布的2015年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中指出,近一年来有近八成的网民个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