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物的成分很复杂,主要取决于其来源。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但危害较大的是后者。一般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一微米为10^(-6)米,比10^(-9)~10^(-7)米胶体粒径范围大,所以不溶于水,只能形成悬浊液。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如何防治pm2.5的小方法供大家学习。 1、过滤法 包括空调、加湿器、空气清新器等,优点是明显降低PM2.5的浓度,缺点是滤膜需要清洗或更换。 2、水吸附法 超声雾化器、室内水帘、水池、鱼缸等,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亲水性PM2.5,缺点是增加湿度,憎水性PM2.5不能有效去除。 3、植物吸收法 植物叶片...
因为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一微米为10^(-6)米,比10^(-9)~10^(-7)米胶体粒径范围大,所以pm2.5不溶于水,只能形成悬浊液. 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μ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μ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详情]
过化学课的人都知道硫酸是具有很强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很多东西都是会被腐蚀的,对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那么除了这些,大家对于硫酸又了解...[详情]
日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国家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的课题组,发表的一项关于我国城市自来水消毒副产物的测试结果引发了关注。报告显示,多个城市水中含有健康风险很大的消毒副产物亚硝胺。在研究报告中,“致癌”的字眼引发了人们不少的忧虑。对此,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饮用水安全研究所前所长刘文君教授表示,研究有价值,炒作无意义。“有些媒体误读了意思。简单一句话:不用担心。”理化学界有句老话,“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基于这一判断,再来解读“数十城市自来水检出物或致癌”的新闻,我们或许会淡定许多。当然了,在食品安全风声鹤唳的当下,要求公众时时保持最大程度的克制与理性,着实不太现实;再加...
天!央视报道:抽检厦门10户家庭隔夜水,3家铅析出超标!你家水龙头还安全吗?天呐!刚刚传来的一个坏消息!央视最新报道厦门10户家庭隔夜水检测竟有3家检出铅析出超标!!9日@央视财经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这条微博源于央视财经频道最新播出的一期节目《第一时间》——你家的水龙头还安全吗?节目中记者入户走访调查收集了厦门10户家庭的隔夜水也就是过一个晚上后,第二天打开水龙头流出的水。然后...[详情]
10月20日消息,科研人员注重表述的准确性,记者往往更钟情于具体的、可视化表述,以讲故事的手法吸引受众,但这种用新闻故事取代科学事实的做法可能会失之准确。近日,多家媒体援引清华大学一项有关自来水的调查研究,报道称国内23省44城自来水检出疑似致癌物亚硝胺,引发公众恐慌。对此,清华大学环境 学院饮用水安全研究所前所长刘文君教授表示,研究有价值,炒作无意义,“有些媒体误读了意思。...[详情]
“只有品牌水才有真假,杂牌水没有真假。”这个水站的店主告诉记者,他将市面上的饮用水分为三类,真的品牌水、假的品牌水和杂牌水。其中,假...[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