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创新性在于因地制宜对各种修复方法的优化组合、各修复环节的最优化衔接,以及重视生物和环境影响因子的调控作用。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法的优化组合就是通过各修复方法与其他辅助性措施之间的组合或联合,克服各修复方法单独作用的缺陷,提高修复效率,形成一个符合生态学原理,生物之间、生物与物理、化学等因素之间和谐共存、相互促进,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的污染修复系统,达到激活土壤生态系统自净功能的目的,实现对污染土壤的低成本、高效率修复。 土地污染的生态修复方法的特点 1) 遵循循环再生、和谐共存、整体优化、区域分异等生态学原理; 2) 影响因素多而复...
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土地沙漠化简单地说土地沙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 土地荒漠化是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其危害及其产生的灾害却是持久和深远的。当前生...[详情]
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二者仅仅一字之差,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法律概念,所涉及的法律程序、法律后果也都不同,因而准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十分必...[详情]
2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根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千米,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千米。根据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检测结果,全国岩溶地区现有石漠化土地面积10.07万平方千米。佰佰安全网提醒:环境污染事件此起彼伏,在被污染的空气下生活,要做好防护措施,下面请看以下佰佰安全网为您带来的安全科普知识,希望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
通过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持续改善。在生态环境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兼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表示,我国水生态破坏以及河湖断流干涸等情况目前依然较为普遍。2020年将更注重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鱼和谐”成为“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追求的目标任务。 打通水里岸上,实现重要水功能区监测“四个全覆盖” 张波说,...[详情]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关于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的指导意见》,鼓励举报人依法实名举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鼓励企业内部知情人员举报。《意见》指出,举报人举报的事项应当客观真实,一般应有明确的举报对象和环境违法行为。对举报人的个人信息要严格保密。经查证属实,对符合条件的实名举报人,应给予奖励。对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在举报受理和查处过程中推诿拖延、通风报信、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详情]
太康县华夏外国语小学租用农民土地开发商品房和别墅,均已完工。该校“学生报名处”贴有“售楼部”字样,老师成了“业务员”。报道还称,住建...[详情]
2018医疗健康云生态大会 会议时间:2018-06-08 08:00至 2018-06-08 18:00结束 会议地点: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