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经济学的说法,公共基础设施是公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 从社会学来讲,公共基础设施是满足人们公共需求(如便利、安全、参与)和公共空间选择的设施,如公共行政设施、公共信息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公共教育设施、公共绿化设施、公共屋等。城市公共设施不同于农村公共设施,具体来说,城市公共设施是指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城市垃圾(包括粪便)处理系统、城市道路、城市桥梁、港口、市政设施抢险维修、城市广场、城市路灯、路标路牌、城空防空设施、城市绿化、城市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等。城市公共设施按收费与否,有收费和不收费之分。 从空间布局来分,有全市性公共设...
旅游设施的分类总结如下; 1、文化娱乐和各种体育、疗养设施,是指专为适应旅游者不同兴趣和爱好而建立,如博物馆、游乐中心、网球场、游泳池等。 2、旅游饭店,是指专为旅游者提供膳食、住宿和服务的场所。旅游饭店是旅游者临时居住场所,各种服务设施要求清洁、实用,使客人有舒适、愉快、安全的感觉。服务质量是衡量饭店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优质服务能弥补某些设备不足的缺陷,使旅游饭店增...[详情]
5月29日上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副市长张家明作了关于“大力促进源头减量,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议案办理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到本市下一步将推动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以及商业办公楼宇、旅游景区、酒店等经营性场所垃圾强制分类逐步全覆盖,对小区垃圾桶、转运车辆加装身份识别和称重计量设备,对各类垃圾全流程实时监管,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积分管理制度、居民垃圾分类的信用账户等方式鼓励垃圾分类,探索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对未实行垃圾分类或分类不符合要求的单位且多次违规拒不整改的,移交执法部门处罚。 推进118家市级和1660家区级党政机关强制垃圾分类201...
从今天(5月1日)起,新版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新版条例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单位和个人分类投放垃圾采取强制措施,有了处罚条款。这意味着北京的垃圾分类将步入强制时代。 北京的生活垃圾分为四大基本品类,设四色垃圾桶。其中绿色桶是厨余垃圾,蓝色桶是可回收物,红色桶是有害垃圾,灰色桶是其他垃圾。但并非所有地方都摆放四个桶,而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设置垃圾桶...[详情]
1996年12月15日,北京西城区大乘巷的居民在民间组织地球村的帮助下,从这天起开始垃圾分类。1997年以来,北京的一些市民和学生也行动起来,自发自觉地分类投放和搜集废电池,人民大学的青年志愿者还帮助京城一家连锁店设置了废电池回收箱。1999年4月23日,宣武区白纸坊的建功南里小区社区像过节一样热闹,中国首家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正式启动。 原标题:试点16年,垃圾分类得失待检视——...[详情]
5月1日至7月31日,北京市将集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生活垃圾分类强化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查处生活垃圾混堆混放。...[详情]
5月12日下午三点多,上海埃金科工程建设服务公司在上海赛科公司进行储罐检修作业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六人死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