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引法 游泳时耳朵进水的传统处理方法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吸引法,做法是:将头偏向有水的一侧,用手掌压紧有水的耳朵,屏住呼吸,然后迅速提起手掌,反复几次,将水吸出来。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有效率只占50%左右。 2、跳空法 站在岸上,将头偏向有水的一侧,以该侧的腿支持身体,原地连续跳几次,使水从耳内流出。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有效率占80%—90%。 3、水引法 将头偏向无水的一侧,有水的一侧耳朵向上,请同伴帮助,或自己向有水的耳内灌水,使有水的耳朵向下,也可跳几下,水由于重力即可流出。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有效率为100%。 4、单足跳跃法 患耳向下,借用水的重...
水因张力的作用在进入耳朵中不易流出,长时间在耳朵中容易使细菌滋生,严重的还会导致耳膜感染,甚至出现穿孔,导致听力下降等危害,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耳朵中进水后处理方法。 水进入耳道后更易包裹于耵聍周围而不易流出。耳内进水后会出现耳内闭闷,听力下降,头昏,十分不舒服,因此人们往往非常迫切想把水排出来。有人甚至用不干净的夹子、火柴棒、小钥匙等掏耳,这样虽然可侥幸将水屏障掏破,使水流出...[详情]
1、单足跳跃法:患耳向下,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 2、活动外耳道法: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或用手指牵拉耳廊;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或改变水屏障在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使水向外从外耳道流出。 3、外耳道清理法: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触到水屏障时即可把水吸出。 由于游泳池或河水不干净,污水入耳后引起外耳...[详情]
“研究表明:儿童洗脸,流水更好!”,很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接下来就跟随佰佰安全网一起来详细了解下这方面的知识吧。...[详情]
原标题:男子一觉醒来突觉身体不对劲!爬进去的东西把医生吓了一跳,还是活的!耳朵是人体非常敏感部位之一,平时挖个耳朵都要小心翼翼。但这位老人的经历颇为离奇,感觉耳朵不舒服,有异响,就诊后医生通过耳内镜一看,吓了一跳! 8月31日,大连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接诊了一位60多岁男性老人,他对医生说:“我睡觉时感觉耳朵里面不舒服,但没在意,感觉总响,像敲鼓一样。”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崔树林接诊了老人他听完老人的叙述初步判断其耳朵里应该是进入飞虫或者爬虫!他让老人放松下来别紧张然后用耳内镜进行了探查配图,图文无关 这一看不要紧,耳内镜照亮内耳道,在内耳道约5厘米左右,一个活物赫然出现,吓了崔...
掏耳朵其实是一件挺舒服的事,有时候,耳朵痒了,随手拿点细长东西,往耳朵里捅几下,这感觉妙不可言。但是,耳朵可不能乱掏。台州玉环一8岁女孩,拿着尖尖的铅笔去掏耳朵,铅笔芯断在耳朵里了,小朋友怕妈妈打屁股,不说,就是不说,直到两个月后…… 铅笔芯断在耳朵里2个多月 前几日,玉环的陈英(化名)正在给儿子掏耳朵。8岁的女儿小雪(化名)凑过来,神秘兮兮地说:“妈妈,告诉你一个秘密哦,我耳...[详情]
“呵护耳朵,从怀孕开始”。3月5日,山西省生殖科学研究所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呼吁全社会重视新生儿听力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耳聋是一种常见残疾。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听力障碍的残疾人1700万,其中7岁以下儿童占4.52%,居各类残疾之首;根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的数据,每年有3.5万先天性聋儿出生,加上迟发性、药物性耳聋患儿,每年新增聋儿超过6万。张某夫妻...[详情]
3岁宝宝将纽扣当做晶片塞进耳朵里,然后假装特工。最终的结果是这个纽扣拿不出来了。...[详情]
3月3日是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耳聋精准服务”。3日,厦门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举办“爱耳日”宣教,为婴幼儿及儿童免费筛查听力,并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