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们作为一名网民,在享受网络传播的快捷便利和网络言论的相对自由之同时,也要时刻牢记其公民责任。首要的一点是,对于一些未经证实或者难以证实,同时又可能引起巨大影响的信息,要多问个为什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要独立思考,不要瞎起哄,不要见风就是雨。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谣言止于智者,谣言也止于责任。要知道现在是法治社会,散布谣言是会有惩罚的。 二、 我们可以选择报警,报警是指因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损失,通过电话、网络、信件等方式向警方报告危急情况或发出危急信号。散步网络恐怖事件谣言,已经严重损害了我国国家利益...
第一,在第一时间用真相扼杀谣言。谣言的产生,源于信息的不对称,即掌握事实真相的主体没有公开透明地披露相关信息,虚假消息才有了市场。谣言止于公开,公开透明是应对谣言的重要对策。在事件真相明了的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第一时间,在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公布真相,以扼杀谣言。 第二,建立起让每个人对自己言论的真实性负责的机制,提高无心造谣或轻易传谣的犯错成本,对恶意造谣、传谣者要绳...[详情]
第一种,网络灾害谣言,捏造某种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或者捏造、夸大已发生灾害的危害性信息,引起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引发“抢盐风波”的核辐射谣言、引发群众逃亡并导致4人遇难的响水县“爆炸谣言”等都属于这类谣言。 第二种, 网络犯罪谣言, 这类谣言一般是捏造一些骇人听闻或令人发指的犯罪信息,引起公众愤怒、恐惧,引发公众对政府、政府工作人员或某些群体的不满,同时也影响...[详情]
由诸多原因所引致的网络谣言问题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对于怎样治理网络恐怖事件谣言让大家都感到头痛,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怎样治...[详情]
据了解,陆兆华系国内研究移动安全的专家之一,专注于移动安全的行业研究、黑色产业链研究,病毒行为研究,检测模式与流程研发,查杀方案、检...[详情]
反恐怖主义法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7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3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法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反恐怖主义法共十章97条,对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认定、安全防范、情报信息、调查、应对处置、国际合作、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该法对恐怖主义作出明确定义,即“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根据该法,国家设立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国反恐怖主义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协助、配合...
原标题:我国出台反恐怖主义法 将反恐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5年12月27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3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法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反恐怖主义法共十章97条,对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认定、安全防范、情报信息、调查、应对处置、国际合作、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详情]
亚航失联原因尚不清楚,印尼称失事客机没有证据涉及恐怖主义印尼调查亚航QZ8501航班事故的官员19日称,截至目前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证明,航班失事原因与恐怖主义有联系。据印尼交通安全委员会一支10人调查小组的负责人称,在飞机驾驶舱录音记录仪中,没有发现“恐怖威胁”。该负责人称,如果有涉及恐怖主义,录音中将会有“威胁”因素存在,但目前看来,飞行员在客机失事前正忙着驾驶。“我们已经听过...[详情]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去年曝光的美国棱镜门事件,表明网络安全领域的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和复杂,也突显了我国现行网络安全立法...[详情]
到2014年中,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46.9%、同比增6.9%,手机网民5.27亿、同比增13.5%。中国互联网发展进入新的十年,宽...[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