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的危害: 1、损害国家形象 2011年3月,在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后仅一周,中国多地发生群众抢购食盐的事件,“抢盐”闹剧不但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影响了群众的日常生活,甚至闹成了国际笑话,被外国媒体广泛报道,给国家形象造成了损害。 2、加剧社会恐慌 “食盐涨价停产”、“毒香蕉”、“乞丐村”,这些与事实偏差较大或完全相左的谣言谎话,借助网络和个别不负责任媒体的传播,曾经误导许多不明真相的网民,给群众生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3、颠覆主流价值 一些网络谣言把颠覆主流价值观作为目标。主流价值观是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社会前进的内在动力,失去...
性生活中用了安全套,是否就能与意外怀孕绝缘?想要得到答案,请先回答下面四个问题:你在用之前检查安全套的质量了吗?每次性生活都用了吗?是全程使用吗?有没有在“变软”前就把安全套脱下来?这四个问题中,只要其中一个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就可能意外怀孕! 现状:避孕失败,36%的人错信了安全期 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广东每年有110万例~140万例人工流产,是中国人工流产第...[详情]
织就网络安全的“法网”——网络安全法六大看点解析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作为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网络安全法从首次审议到最终通过,一直备受各界关注。这部法有哪些亮点?佰佰安全网一一梳理。看点一:不得出售个人信息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84%的网民曾亲身感受到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从2015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一年间,我国网民因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近年来,警方查获曝光的大量案件显示,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收集、转卖,已经形成...
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这是我国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明确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打击网络诈骗。该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据了解,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先后经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三次审议。2015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网络安全法草案进行了首次审议。今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对网络安...[详情]
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新的国家安全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亮点一: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国家安全法 新国安法在总则中明确了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等概念。“与传统的安全观不同,新的国家安全观还包括非传统领域的安全,目标是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详情]
今年网络安全宣传周将在9月19日至25日于武汉市举行,这场即将到来的网络安全领域大型活动精彩纷呈,涉及以下“五大亮点”值得期待。...[详情]
2015年6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了网络安全法草案。草案共七章六十八条,从保障保障网络运行安全,保障网络信息...[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