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以存在污染环境并造成损害为承担责任的基础。因此,环境污染致害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三个,即有污染环境的行为,有损害事实,以及污染环境的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1、有污染环境的行为。污染环境的行为,通常以作为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侵权行为人基于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向自然环境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粉尘、垃圾、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物质并造成环境被污染的后果。但有害物质在自然环境中开始传播或有传播的危险时,侵权行为人若能采取措施而不及时采取措施制止,此时污染环境的行为又是以不作为的方式表现出来的。需要注意的是,违反国家的法定标准排放有害物质,固然构成污染...
《民法通则》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根据《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以及其他单行法规的有关规定,对因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受害人只需证明自己的损害,不论污染单位有无过错,都应对其污染造成的损害结果承担民事责任。完全由于战争行为、不可抗力引起的,而已经过及时采...[详情]
民法通则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以及其他单行法规的有关规定,对因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受害人只需证明自己的损害,不论污染单位有无过错,都应对其污染造成的损害结果承担民事责任。完全由于战争行为、不可抗力引起的,而已经过及时采取合...[详情]
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生产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需面临的一项重要社会问题,具有道德、法律和经济学方面的价值。研究解决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有助于缓解企业与周边环境矛盾,而且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生产企业在原料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废弃物,若不顾及环境的承载能力而将不经过处理处置的废弃物直接排入自然环境中会破坏环境的自然平衡系统而导致环境污染。因此国家环境保护法律规定生产企业的废弃物在排入自然之前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然而,仍有不少企业违法排污,致使大气污染,对环境安全造成一定影响。佰佰安全网专注公共安全知识的小编将为您盘点2016年8月企业环境污染事件,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防治污染,让人们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城市到乡村,从大漠戈壁到江南水乡,习近平总书记每赴各地考察调研,几...[详情]
煤炭污染一直以来是我们的主要污染源,现在我们正控制煤炭的用量,寻找其他新能源的利用,减少污染。煤炭消费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近2/3 ,“一煤独大”是我国能源结构的突出特点。2014年,我国煤炭产量出现新世纪以来的首次下降,是能源结构调整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进步。不过仍应看到,我国能源结构还十分不合理,与全球能源低碳化的趋势,以及我国环境承载能力都不相适应。与全球能源结构相比,我国煤...[详情]
在《实施意见》中,白云区明确划定5条生态保护红线,包括流溪河及其支流岸线保护红线、工业企业退出红线、生态公益林红线、禽畜禁养区红线、...[详情]
二是打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深入实施“大气十条”,抓紧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好即将发布的“水十条”,抓紧编制“土十条”,逐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