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震前地下流体宏观异常现象的观察内容和方法。在地震史料记载中,震前地下水位升降变化最为常见,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也较为普遍,即主要表现为水温变化、翻花、冒泡、打旋、发浑、变色、变味等。对地下水的观察,不仅要了解地下水变化的原因,还要了解地下水(如井泉水、龙潭水、温泉水)所处的构造部位、水的补给源、正常动态、干扰因素(降雨及工业用水、农田灌水、气候变化、季节变化、补给源变化)以及正常水温变化范围、水的透明度等。 (2)震前动物宏观异常现象的观察内容和方法。对鸟类,如对家鸽的观察主要以惊飞、视听反应和进窝时间等为主。其他鸟类,如鹦鹉等,一般以撞笼不休,惊叫等为异常。鱼类以浮...
地震云的形成有两种说法: 1.热量学说: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引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溢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所在地。 2.电磁学说: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地应力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的变化,使电磁场有相...[详情]
地震云,是一种被误传为可以提前预测地震的云,目前尚无准确定义。那么,地震云与地震预测有关吗?就让佰佰安全网的小编带领大家去详细了解一...[详情]
▲图为青海玉树地震现场原标题:地球物理学家:地震到底能不能够预测? | 冰川新知编者按: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初步统计,地震目前已造成63人受伤、5人死亡(死者均为游客)。每当这时,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都会被人提出来:地震能够预测吗?为此,我们转载发表于《民主与科学》( 2016年第3期)上对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培德博士的一篇专访,供大家参考。记者:地震前会有预兆吗?比如动物的异常表现,或者天气的异常等,这些是否是地震的前兆?地震学家是如何看待这些异常现象的?王培德:大地震之前出现各种征兆,比如鱼儿上浮、翻白,动物纷纷逃窜,家禽...
近日,在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指导下,全国多地交警联合高德地图发布了《2017元旦出行预测报告》。报告运用大数据,预测在今年元旦节日期间,哈尔滨可能成为最拥堵城市,北京排第四。报告预测,元旦期间全国高速将出现三个拥堵高峰时段,地域上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三个拥堵高峰时段分别为:节前一天即12月30日,预计从下午3点开始高速拥堵将持续增长,晚6点至7点达到峰值;...[详情]
9月5日半夜许多陕西网友的微博和朋友圈,被地震刷屏了,事情真是这样吗? 这大半夜的地震,到底什么情况?什么情况?什么情况?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9月05日01时14分在陕西咸阳市彬县(塌陷)(北纬35.09度,东经108.18度)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震源深度0千米一堆网友又是一脸懵 说核试验的,小编也是一脸服气,明明震情信息里标注了“塌陷”, 而真...[详情]
江苏省气象台9月23日发布暴雨警报。今明两天,强降雨将袭击江苏,部分地区将有暴雨,甚至大暴雨。尤其明天是周一工作日,可能会给交通带来...[详情]
贵州铜仁发生4.9级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02日20时04分在贵州铜仁市沿河县(北纬28.40度,东经108.38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