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知识: 让法制教育走出校园。法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学校外还需要政法、综治等部门和家长的配合,因此应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比如组织法制专题讲座、请司法部门的同志以案讲法,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对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及现在很多小学正在开展的小交警实践等活动,让他们不仅用头脑记忆法律,更要用眼睛去看法律,用耳朵听法律,在各种活动中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并内化为守法、护法的意识。
中小学生构建和谐家园可以从下面5点来讲; 1、构建和谐校园,关键在于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 建设和谐社会,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关键在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为此必须推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教育则是实现这一历史目标的基础。语云:“和而不同”。和谐校园并不是铁板一块,死水一潭,它必然也必须如海纳百川,包容各种教育方式。但是这种包容并不是绝对的并不排斥的整合,而是需要建立起必...[详情]
校园安全知识: 社会不良文化冲击校园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受社会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坑蒙拐骗、以权谋私等的影响,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致使青少年盲目的模仿和崇拜。特别是一些影视作品、网络游戏过分渲染暴力、色情的内容,使得青少年并不自觉地模仿,学会了用以暴抗暴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和冲突,如港台暴力影片《古惑仔》及...[详情]
为加大对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力度,贯彻落实《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就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提出如下意见:一、计划总体要求 1、依法加大打击力度,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自1991年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以来,侦破并依法处理了一大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犯罪分子受到依法严惩。2008年,全国法院共审结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1353件,比2007年上升9.91%;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犯罪分子2161人,同比增长11.05%,其中...
近日,山西省大同妇联与市司法局联合成立了市级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中心。该调解中心设在市妇联权益部,委员由妇联、司法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及法官、法学教师、律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组成。主要开展婚姻家庭法律法规普法宣传,提供维权咨询服务,教育引导家庭成员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依法合理及时化解因家庭暴力、夫妻关系不和、邻里关系不睦等引发的矛盾纠纷,防止引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促进家庭和...[详情]
2015月09日29,教育部就国庆节期间校园安全下发通知,要求学校做好安全措施,确保学校安全稳定。中秋刚过,国庆来临,如何确保广大师生过一个平安、快乐、祥和的节日,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就加强2015年国庆节期间学校安全工作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深入巩固秋季开学安全大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成果,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关于学校安全责任】 举措: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详情]
近日,一名17岁女学生报警称,在校内遭到一名男子猥亵。监控视频显示,男子在校内地下通道对其实施猥亵后逃离。...[详情]
校园安全问题已经不是关系政府、学校、家庭某一个角色的简单命题,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视,落实措施常抓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