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因工致残后可分为以下三种致残等级情况按不同标准享受不同的待遇。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 (2)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3)工伤职工达到...
女职工产假工资发放标准: 第一,保胎假,工资按照病假发 保胎假是由医生开证明,所以按病假待遇发放工资。 第二,产前假,工资按八成发。 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 第三,产假,领生育津贴 产假包括:98天+30~60天(各省人口...[详情]
残疾职工因工受伤之后,是有相关保护的,那么大家知道残疾职工工资扣税标准是什么吗?不妨来一起看看吧。...[详情]
事实证明只有将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才能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稳定,下面让佰佰安全网小编来告诉大家如何对企业职工进行安...[详情]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9月13日,全国已有江苏、上海、天津、山东、辽宁、重庆、海南、河北、北京等9个省份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在11%左右。目前,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上海的219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的21元。哪些群体最受益?首先要明确的是,根据《最低工资规定》,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受最低工资标准影响最直接的是低收入群体,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对于这一群体的收入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尽管没有明确的统计,但是靠“最低工资”吃饭的人并不少,一个明显的例子...
近期,很多地方陆续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辽宁省人社厅宣布2018年1月1日起,全省最低工资标准调至最高1620元/月。西藏人社厅宣布,从2018年1月1日起,西藏将现行月最低工资标准1400元,调整为1650元。广西宣布自2018年2月1日起,调整全区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增幅为20%,最低工资标准调至最高1680元/月。目前,上海、深圳、天津、北京4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均超过了2000...[详情]
2015年北京最低工资标准提至1720元今年,北京将集中上调城乡低保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工伤保险定期待遇、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这7项社会保障待遇标准,涨幅均在10%左右。其中,最低工资标准上调160元增至1720元;城市低保标准从家庭月人均650元调整为710元,农村低保最低标准从家庭月人均560元调整为670元。各项标准调整后...[详情]
4月1日起,北京、上海、天津和甘肃正式执行最新的2015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北京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560元调整为1720元;上海...[详情]
人社部13日在其官网更新了最新的全国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情况。...[详情]